你知道这些美食都是怎么来的吗?

文章主题:饮食文化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4-05 18:28:14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地的文化小吃更是多的数不清,下面我们举几样例子,看看你都吃过吗?

千层油酥饼

千层油酥饼

唐僧历经艰险,从天竺取经回到长安后,即专心致志翻译经书。唐高宗李治为表彰唐玄奘百折不挠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当唐僧译经达千卷时,特命御厨做“千层油饼”予以赏赐。这种饼就在长安流行起来。后经历代相传至今。此饼以层次分明、色泽金黄、脆而不碎、油香不腻而著称,被誉为“西秦第一点”。

桂发祥麻花

桂发祥麻花

又称十八街麻花,是与天津“狗不理”包子、 “耳朵眼"炸糕并称的“天津三绝”。其特点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桂发祥麻花的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他们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开了“桂发祥”和“桂发成”麻花店。由于店铺坐落于十八街,人们又习惯称作十八街麻花。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起源于晚清光绪年间,第一代掌柜刘万春。由于刘万春做的炸糕选料精、做工细、味道好、口感妙,物美价廉,在众多的炸糕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买卖日见兴旺。因炸糕店紧靠着一条只有1米多宽的狭长胡同——耳朵眼胡同,人们便幽默地以耳朵眼来称呼刘记炸糕铺,炸糕也被叫做“耳朵眼炸糕”了。

叫花童子鸡

叫花童子鸡

相传,有一个流落到江南的叫花子,一天由于饥寒交迫而昏倒。难友为他偷来一只小鸡却又苦于缺锅少灶,就用泥把鸡包起来放入火堆中煨烤。等剥开食时,竟意外地发现此鸡香气四溢,味道极美。后来这一方法传到酒楼,经厨师的不断完善,终于成了一道传统名菜。烹调时,将嫩鸡宰杀去净内脏,在鸡身上涂上多种调味品,把用多种作料烹制的肉丝填满腹腔,再用鲜荷叶、竹箬壳包扎好,最外层包上酒坛泥,在火上煨烤三四小时即成。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