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在古代烹饪中的应用

文章主题:饮食文化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3-19 20:51:35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从文献记载上来看,我国将香料运用到调味增香中,就可以追溯到近乎神话传说时代的神农氏,那个时期,椒桂等芳香植物已经被利用。西周时期所编著的《诗经》就是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全面写照,花椒、甘草等近六十种芳香植物的生长、采集与利用状况,在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常用的香料品种逐渐的丰富起来。《周礼》和《礼记》中就记载了战国时期,可以用于调味的芳香植物有:芥、葱、蒜、梅等,其中记载的一些辛辣的调味品主要有:花椒、桂皮、生姜等。那个时候,这些香料都是中国“原生态食品”,并且人们主要是直接食用这些“原生态食品”,没有任何的加工。

到了汉至南北朝期间,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后,西域及以外地区的饮食文化和一些香料传入中原,如:马芹(孜然)、胡芹、胡椒等。调味品丰富起来后,中原除了本土的香料外,对于马芹、胡椒等的外来香料也多有利用。

《齐民要术》中记载的一些制作“鲤鱼汤”“胡炮肉”“五味腩”等菜肴时,把本土香料与域外香料进行调味增香的传统技艺。在这期间,调味香料常常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左思在所著《蜀都赋》中提到:“蜀地自古生产辛姜、菌桂、丹椒、茱萸、筠酱,所制作的菜肴以麻辣、辛香为特色。”由此可见,当时由于各地所生产香料不同,产生了不同地区对于食物风味的不同喜好,不同菜系的传统艺术雏形在此时逐渐形成。

唐宋之后,中外文化交流活跃,东南及西南各国基本都与中国建立友好的邦交关系,各个国家所特产的一些像茉莉、豆蔻、干姜等可食用的香料,通过各国朝贡的大使或“贸易大队”等途径传入中国。

香料的种类较唐宋之前,在记录方面空前的丰富。宋代著名词人林洪,在他所著的饮食文献《山家清供》中提到,把除去花蒂的桂花,洒上一些甘草水,并把它与米粉一起在锅里蒸,制作出来的点心称之为“广寒糕”。另外,用梅花与檀香制作的“梅花汤饼”,用菊花、橘子和螃蟹一齐腌制的“蟹酿橙”,以及“梅粥”“通神饼”“梅花脯”“牡丹生菜”等香花、香草食物的制作与功效,在《山家清供》中都有记载。《山家清供》这本宋代最具代表性的饮食起居类文献,其内容大都如实地反映了该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状况,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芳香食物在民间流行程度。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