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言养生法

文章主题:养生科学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7-08 19:51:04

节言养生法,可节约唾液,避免唾液的外耗,可作为咽唾的辅助功法。节言语对身体内气的养护有特殊的功效,被历代养生家非常看重,所以,节言也是一种独立的养生方法。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语笑无度,思虑太深,皆损年寿。”

宋代陈直在《寿老奉亲书》中说:“少言语,养内气”,“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富郑公年八十,书座右云: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元代名医李东垣在《东垣十书>;中说:“省语以养气……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有道有能之,予何人哉,切宜省言而已。”

明代王文禄在《医先》中说:“慎言语则中气不散而上越……君子慎言语……”

清代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说:“大呼大笑,耗人元气。”

近代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对于多言语伤内气有独到的见解。张老先生认为,人的胸中藏有大气,言语出于口而根系胸中多言语必损耗胸中之“大气”。体质虚弱的气虚之人,重病病人,或年迈之人,多言语后常有“大气下陷”之症状,其体征为自觉胸中满闷,呼吸费力,气短不足以息,似觉胸中有物压之,常常有上气与下气不相交接之感觉。书中并举一病例说明:“一诸生,年五十六,为学校教员,每讲话后,即觉短气,向愚询方。愚日,此胸中大气,虚而欲陷,为紧要之证,当多服升补气分之药。”张老先生还自创治大气下陷方,用于临床辨证施治,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佛道两家也都非常注重省言语的修炼。他们认为,“开口真气散,舌动是非生。”修炼者们常不与人交谈答话,为避免被人误解,便常在胸前挂块小牌子,上写“持不语戒”,见人只是双掌合十,以示招呼。

中医理论认为,语言出于肺,根于肾,思与心。肺为五脏之华盖,多言语必损耗肺气;肾是人的真气所在之地,多言语必损伤真元之气,使肾气虚衰而出现肾不纳气的症候;心主谋虑,主神志,多言语必耗费心神。中医理论还认为,多言语使气血虚耗,损津耗液,常令人口干舌燥,上火生痰,变生百病。所以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常默元气不伤,多言不如守静。”另外,食不言、卧不语、大小便禁口勿言也是中国古代养生家所提倡的。

现代医学证实,正常人和高血压病人在较长时间讲话后,血压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且基础血压越高,血压上升越多。因此,患有高血压病的人应避免长时间的讲话,更应避免高声讲话。临床发现,凡是体质虚弱、重病,或有心脏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讲话声音过高,时间过长,或讲话时过分激动,都会使病情加重或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疲乏等症状;精神病患者往往在过多地讲话后,病情加重和复发。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