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饮食民俗中的风尚与传统

文章主题:养生科学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3-06 19:02:33

在我国,自古以来的饮食民俗中,不乏良好的风尚与传统。比如提倡节俭、珍惜粮食,吃饭不能把饭粒掉在地上,否则是作践了“米谷大神”。“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无一不是劝诫人们珍惜粮食的名言。

古代为节粟养民,提倡用秕糠饲养禽畜,“粟米,人之上食”,甚至有用米换糠养猪的古训。古代不少高官大宰都提倡吃粗粮。“粝餐之食”是古人勤俭持家、勤俭治国的范例。当今盛世,粮食丰富,人们“去粗取精”的饮食方式以及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使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它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烦恼与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癌症等沉疴恶疾。尽管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但多吃粗粮、杂粮,控制过量脂肪的摄人,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总是大有裨益的。

饮食民俗

菜肴的不同类型由各种因素决定。首先原料产地的生态资源特色决定菜肴的种类。比如内蒙古草原鸭鹅很少,就不能生产烤鸭。其次还受到各民族、各地方生产生活的需要和习惯口味的制约。“东辣、西酸、南甜、北成”是食俗口味的概括,虽欠准确,至少说明了一方水土一种口味的道理。再比如喜辣的地方不少,素有“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江西人怕不辣”的说法,说明这些地方都有喜欢吃辣椒的食俗。

菜肴还受各民族、各地方传统调制方法、烹饪技术的制约。如广东菜讲鲜嫩,夏秋清淡,冬春浓醇,刀工精巧,善用糖醋,喜用清汤;江苏菜则讲究重酥滑,保原汁,喜配色,果品雕花等。我国烹调菜肴的常用方法有煮、蒸、烧、烤、煎、炒、炸、烩、爆、熘、汆、扒、焖、拌等。各民族的烹调方法受民族食俗的影响,如广东的小炒,福建的炻、醉、扣、糟,湖北的煨,朝鲜族的生拌牛肉丝,苗族的酸肉腌制法。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