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姓是什么来的?

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20 11:47:42

在蒙昧和野蛮时代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人们都是无名无氏。不过从野蛮时代的中期开始,随着社会结构的演变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氏族和人物,成为人们所景仰的英雄,最初的姓与名也就产生在这个时期。

姓起初是族的一个标识,在以母系为主的氏族里,姓指女子所生的子女,后来又用以作为标志社会结构中血缘关系的符号。许多古老的姓都以“女”为偏旁,如姚、姬、姜、妫等,就是姓出于母系这一情况的反映。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曾在庚宗这个地方和一妇女共宿,后来这一妇女往见叔孙豹,叔孙豹“问其姓,对曰:余子长矣,能奉雉而从我矣”,所谓“问其姓”,指的是问其所生之子。

春秋末年晋国的史墨讲君臣无常位的道理时曾经以“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作为依据,指虞、夏、商这三代君主的子孙在后世变成了庶人,“姓”又亦为子孙。

关于如何确定姓的问题,古书上有“因生以赐姓”的说法,如舜生于妫讷,其后裔胡公便被周王朝赐为妫姓;姜族起源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夏祖的祖先因其母吞薏苡而生,故夏姓苡,即姒。作为一种推测,这种说法有其可信的因素。

春秋时期周太子晋说:“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于天下。”所谓“命姓受祀”,又与“因生以赐姓”意义相同,均指姓的获得要经过赐命才能被社会承认。上古社会,只有具有一定身分的人才有姓,身分低下的隶圉一类的人都没有姓,所以古代称为《志》的书上有“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的说法。上古社会的贵族一旦沦为隶圉,便会“亡其氏姓,踣毙不振”。姓,不仅是一种身分标识,而且还与婚姻制度有密切关系,同姓不婚是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一项婚俗。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