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氏是怎么回事儿?

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20 11:47:06

中国古代的氏是在族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它是族的分支,是族的规模增大而分化的结果。上古时代的一些部族被称为氏,春秋时期,晋国的范宣子历数自己的祖辈情况,谓“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

战国时期庄子曾经举出“民结绳而用之”的时代的一些著名氏族,如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等。氏也和族一样,需要被封赐而得到承认。

例如远古时代的姜氏,为“四岳”,因其为禹之股肱助手,而被“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商代已经有关于氏的明确记载,甲骨卜辞里就有氏名出现,例如武丁时期的大将址某,在卜辞中又称伯某,“沚”即为其氏名。商末和周代的一些彝器铭文的后面有的缀有图像化的文字,就是关于氏的最早的记录。

西周时期,许多贵族以官职为氏,如《毛公鼎》所载的“师氏”,《颂鼎》所载的“尹氏”,皆为其例,到了东周时期,氏多指某一家族组织。春秋时期,晋国的叔向说到自己的宗族原来有“十一族”,但到了叔向的时候却“唯羊舌氏在而已”,可见,羊舌氏属于一个大的宗族的十一分族之一。

关于氏的命名,上古时期有许多原则,一般是用先人,特别是祖父的字作为氏的名称,此外也有以国、邑、官职等名称为氏名者。东周时,诸侯往往以国为氏,如晋定公称为“晋午”,晋国之名为其氏,午为其名。卿大夫多以封邑或官名来称呼其氏,如晋卿士会,其氏名“士”即其祖辈之官,由于食采邑于随、范,所以上会叉称为随会、范会,又以封邑之名来称其氏。

关于东周时期赐氏的情况,史载有鲁国贵族无骇卒后鲁国君主为其赐氏的典型例证: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固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无骇是公子展之孙,鲁隐公便赐无骇之族名为展氏。

依当时之例,各诸侯国的君主之子称为公子,其孙称为公孙;但公孙之子便不可再称公孙,而以其祖父之字为氏。这便是“诸侯以字为谥”的意思。例如郑穆公之子有公子去疾。公子去疾字子良,其子为公孙辄,其孙霄便以良为氏,称为良霄,良霄之子便叫良止。鲁国展氏之名也是“诸侯以字为谥”的一个例子。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