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的服饰是什么样子

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4-26 22:37:52

民间传说,服饰始于黄帝之手。相传当时没有固定的服饰样式,先民们不经剪裁缝制随意把兽皮等物搭于肩头,或绑在腿上,或缠于腰间。后来,黄帝便动脑子,创造了骨针,用兽皮缝制成了两件衣物。一件是上身穿的,名之曰“上衣”,一件是下身穿的,名之曰“下裳”。从此,有了“上衣下裳”的服制。

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生产力较过去得到了提高。学者考证,商周之际,纺织在陇右之地已经成为一种生产行业。《诗经•豳风》已具体描写了陕甘交界的豳地之民从事养蚕、织布、制衣的活动。考古工作者发现,甘肃出土的西周墓葬中有残存的丝织物和刺绣印痕。说明当时纺织生产在陇右已达到较先进的水平和较大的规模。

从大量的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西周时期,服制已经产生,在庶民中已有吉礼、凶礼、宾礼之服饰差别。不论何种礼服以及日常服装,从形式上讲,可分上衣和下裳两类,统称为衣裳,这种称谓延续至今。

春秋战国时,关陇民间已盛行长衫长袍。制作材料是“褐子”,《诗经•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最早的褐是麻织品。绩,即大麻。而后来才用羊、牛、马、驼等毛织成。

此时,陇右民间大量流行褐制服饰。原因是:一方面,地处西北的统治者推行牧业生产,原材料极其丰富;另一方面,西北气候寒冷,褐服保暖性能较强,并易制作。在关陇一带,民间盛行了千百年的毡衣、毡靴、毡帽都是从褐服中发展而来的。其服上褶下裤,据传当时还有以褐织成的暖帽以及褐靴和各类装饰褐带。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