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制度产生的社会条件

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9 14:21:45

我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在隋朝以前,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制度各代不同,但荐举任官制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魏晋奉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把持乡举里选,垄断仕途。品评士人、选拔官吏时,强调士庶之分和门第高低,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加之机构重登,人浮于事,存在“官多民少,十羊九牧”,“清干良才,百分无一”的现象,使荐举制积弊暴露无遗。

科举考试制度

正是由于存在这些弊端,隋朝立国后,统治者便果断进行改革,废除九品中正制,创建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商代得到进一步完善。这种新的选官制度同以前选举制度的根本区别不在于进行分科考试,而在于允许普通读书人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为广大中小地主及普通上人做官参政提供了可能。

隋朝建立后,中小地主的势力得到加强。隋末农民大起义进一步摧垮了魏晋以来的豪门世族势力。唐朝建立后,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封建地主经济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这时中小地主阶级的经济力量进一步壮大,他们迫切要求学握一部分政治权力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隋唐统治者对官僚机构的建制作了相应的调整,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使得官僚机构更为完备,分工也更加细密。官僚机构的调整和膨胀,也使得补充大旦的官吏成为可能。

科举制度既能满足广大的中小地主要求做官参政的愿望,也能更广泛地吸收、笼络人才,把他们输送到各级官僚机构中去,这是符合封建地主阶级长远利益的,因此在隋唐得以确立和发展。

隋唐时期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也为科举制度的实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在唐代,手工造纸在全国已经普遍发展,生产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唐朝发展起来的雕版印刷术,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书籍可以大量抄写、印行,使读书人便于阅读和应付考试。文具方面,这时期的笔墨制造水平也得到提高,更便于广大读书人书写。这一切都为科举制度的推行提供了物质基础。

正是上述一系列条件,促成了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得以形成。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