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由来,讲述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文章主题:天文历法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12-25 12:23:06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特有历法,反映的是黄河流域农事活动和气候的对应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以及二十四节气的基本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怎样形成的?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

一年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随着农业生产发展而创造的,每个节气对应一个农令时节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它的划分源自于天文,每个节气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亡的位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0度,每隔15度有一个节气,两个节气之间相差15天左右,这样一个月有两个节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内涵丰富,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类:

1、反映季节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2、反映气候变化的,其中反映冷暖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小寒,大寒八个节气,反映降水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

3、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谣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春秋战国,完善于西汉+二十四节气在公历的日期相对固定,人们还专门编有记忆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元月上旬小寒始,每个节令十五天;

上牛年是六、二十一,下半年是八,二十三。

因为阳历有闰年,最多相差一、二天。

二十四节气中演变成节日的“清明”

清明

“清明”不仅是重要的农时节气,也是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称为“清明节”-每年清明节,民间有扪墓、插柳。踏青等习俗:清明扫墓,缅怀先人,是一件有意义的活动。门前插柳、头上戴柳.用以辟邪驱恶、防病消灾,同时表达对春天的爱怜和希望-清明前后踏青春游,更是祛除冬寒,活动身体、饱览大自然风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