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与近代工业的产生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1-28 18:46:23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比如魏源敏锐地认识到,与强大的西方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在技术上落后了,因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再次惨败和英法联军对清廷的沉重打击,以及西洋武器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显示的强大威力,终于使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比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开始正视中国与西方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差距,逐渐认识到了这一主张的意义,进而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促使中国出现了第—批近代机器工业。

师夷长技以制夷

清朝统治者对西方最初的认识是在战争中获得的,他们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感受也就主要局限在船坚炮利方面,所以在他们开始向西方学习、兴办近代机器工业的过程中,最早引进创办的也是军事工业。

1861年,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仿造洋枪洋炮,是洋务运动中创建最早的兵工厂。此后建立较早规模较大的近代军工厂还有:李鸿章分别建于南京和上海的金陵机器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后者后来发展成晚清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的马尾船政局和崇厚筹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等。他们在创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诸如经费来源、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自70年代以后,在继续举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又开始兴办一些采煤、冶炼、交通、信息、纺织等方面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较早的如上海轮船招商局(1872年)、开平矿物局(1878年)、上海机器织布局(1880年)、天津电报总局(1880年)等。

这些企业吸收了当时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利用机器进行生产,与传统的手工业有着根本性的差别,但管理方式仍基本是官僚衙门式的。军事工业都为官办,产品几乎不进入市场,也很少核算成本利润;民用企业以官督商办(商人出资兴办,官府监督指导)为主,虽采取了一些近代资本主义的管理方式,但官府的干预仍十分严重。企业内部的官僚作风、任人惟亲、贪污行贿等非企业行为盛行,很少进行资本积累,企业经营状况大都较差,成了赔本的买卖,并没能达到预期的“自强”、“求富”的目的。

尽管如此,这些近代企业的创办,毕竟开启了近代机器工业发展的先河,对防御列强的军事入侵,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促进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无疑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它的某些成果也为中国近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