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1-23 21:27:37

中国的经济重心,魏晋以前在黄河流域。魏晋乃至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南方(主要是长江以南)经济却有突出的发展。北消南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即自此时开始。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之所以有较大发展,原因很多,如南方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部分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北民南迁的浪潮始于东汉末年,高峰则在晋永嘉以后,“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淮北流人,相率过江淮”。据统计,自永嘉之际至北魏拓跋焘攻宋,前后出现六次人口迁移高潮,总数不下百万之众,约占当时北方总人口的八分之一。

南迁人口主要集中于荆、扬(在今湖北、江苏等省)二州,又以三吴(在今江浙二省)地区为最,其次是交广(今广东、福建等省)二州。南方政府对于南迁民众,陆续设置侨郡、侨县加以控制。经过多次斗争,这些北方流民都先后注籍而土著化了。北方民众的大量南迁,不仅使南方增添了劳动力,而且也传播了北方的先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南方的社会生产水平,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首先表现在荒地的大量垦辟上。劳动力的增加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经过劳动人民数百年的辛勤垦辟,南方许多荒原变成肥田沃野,荆扬的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了谷仓地带,其中会稽郡(今江南地区)被称为“晋之关中”。

北方农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区田法传入南方,粪田法得到推广,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得到广泛应用。一年两熟制已非常普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三熟之稻”。水利事业也有发展,东晋至粱各朝都修建有水利设施,几乎遍及各地,从而使灌溉面积大为增加。这一切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井进而使南方粮食总产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加,南朝时期,南方稻米产量已经超过北方。史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农业),一方成稔,则数郡忘饥。”反映出当时南方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面貌。

手工业方面,南方的冶铁技术进步很快,除普遍用水力鼓风外,代表冶铁最高水平的“灌钢”技术也已出现。这种冶炼法费工较少,成本较低,产量却多,质量也高。纺织业方面,丝织业发展较快。东晋刘裕灭后秦,曾将不少关中地区的锦工迁往江南,成立锦署。

南方发展水平最高的当推造船业。南朝最大的船可载粮二万斛,较之吴时增加了一倍。东晋卢循起义军曾造八槽舰九艘,起四层,高十余丈。公元404年,建康(今南京)一次风灾毁坏船只上万条,可见当时造船业之兴盛。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