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社会百科 >

从众心理的形成的四个基础

文章主题:社会百科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6-07 19:05:51

一般来说,有四种因素对人们的从众心理的形成影响比较大。

一是权威效应导致的从众。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人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人物的牢骚是真理,小人物的真理是牢骚”的现象:坐在台上的人滔滔不绝,即或说了错话,说了酒话,甚至说了鬼话,下面的人也得洗耳恭听。把文件的字念错了,如把“别墅”读成“别野”,把“忠心耿耿”拆分,读成“忠心耳火耳火”,也认为是幽默,一笑了之。反之,如果是一个“头上没有帽子,嘴上没有胡子,学历没有牌子”的年轻人说错了,就是水平问题,甚至成了他的终身笑话。

权威效应在“文化大革命”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原上海市委书记、被红卫兵称为“毛主席的好学生”的柯庆施就说:“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程度”。正是权威效应导致的从众心理,全国那么多人都像发了疯似的、非常真诚地投身到那场后来被中央彻底否定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去,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尾着喊打倒刘少奇、邓小平、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口号,还发誓要“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大家都忘记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伟人不是圣人!

二是压力导致的从众。很多时候,从众是压力导致的,是压力导致随大流,尤其是在民主空气淡薄,“一言堂”盛行的地方,这种从众现象表现得更加突出。

秦始皇死后,宦官赵高勾结李斯,害死公子扶苏,把胡亥扶上台,是为秦二世。继而赵高又除掉李斯,架空胡亥,独掌大权,为了验证自己是不是有权威,说话能不能一句顶一万句,于是指鹿为马,要大臣们回答是什么,结果回答是鹿的人的脑袋掉了,跟着指鹿为马的人升官了。它让人们学会了“闭住鸟嘴”,学会了把头缩在乌龟壳里,更学会了“随大流”。

越是处在一个专制的社会,人们越容易从众,因为专制的特点就是不让人有思想。当压力消失了,从众心理也就没有了。

三是对事物不了解导致的从众。心理学的研究还证明,越是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我们越容易产生从众心理,越是自己拿得准的东西,越不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文革”期间,许多人热衷于“打鸡血”针进行治病和健身,就是由于对事物不了解导致的从众。

四是长期教育导致的从众。由于利害和利益,我们从小受到的都是从众的教育,家长和老师最喜欢的,是没有叛逆心理的乖孩子,这从很多俗语、歇后语和成语中反映出来:“猴子戴东帽——与众不同”,是对不愿从众的人的不屑;“扛顺风旗不伤肩头”“不会做官看旁人”“随乡入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管他妈嫁张三李四,只要老倌有酒喝”是对从众态度的倡导;“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星星数齐天亮了”是对不从众者的警告。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