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社会百科 >

关于几个著名演员的艺名来历

文章主题:社会百科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4-26 22:37:58

中国的表演艺术源远流长。演员以艺名传世的记载,多见于各种典籍。进入近、现代以后,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演员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艺术的天幕上,群星辉耀。演员是当今社会的明星;演员的艺名使这些明星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正像作家多不用本名而喜用笔名一样,演员也都愿意取一个独具风采的艺名。豫剧演员牛俊国,专攻丑角,演艺精湛。开封城里有一位渊博儒雅的李春芳老先生,很欣赏牛的演艺,常看他的戏。牛俊国对李老先生也很敬佩。

牛得草

有一天,牛俊国向老人请教:“我主演丑角,名字却叫俊国,大家都认为不合适。您老能不能帮我取一个更好的名字?”老人告诉他:“姓侯的人,有叫侯得山的。猴子得了山,可以攀援。姓于的人,有叫于得水的。鱼儿得了水,可以畅游。你姓牛,何不取名牛得草呢?牛儿得了草,膘肥体壮,负重耐劳,韧力无穷啊!”一番话说得牛俊国茅塞顿开,欣然从命。演艺圈里,从此有了一个响亮而别致的名字——牛得草。

牛犇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电影演员牛犇,原名张学景,出身很苦,在许多电影界前辈的扶助提携之下,走上演艺之路。一天,谢添老师对他说:“你不是演小牛子出名的吗,干脆,你就姓牛,再叫一个彝字。这样,你有了四头牛的劲头,一定能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克服困难,奋力前行。”张学景听了老师的话,从此改叫牛彝。

20世纪60年代,在风靡一时的戏曲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扮演美猴王的著名绍剧演员章宗义,6岁即登台献艺,由此而得艺名“六龄童”。他的儿子继承父业,艺名“小六龄童”,专攻猴戏,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饰孙悟空,赢得举国喝彩,恰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古语之不诬。

京剧大师盖叫天,本名张英杰。张英杰起初习武生,艺名“金豆子”。13岁那年,他随戏班到杭州演出。这时他已改习老生,唱文戏,再用“金豆子”的艺名就不太合适。怎么改呢?当时,“小叫天”谭鑫培已红遍江浙。张英杰想借借光,取艺名为“小小叫天”,“弄点小米吃”。哪知这一想法遭到许多人的嘲笑挖苦,说他自不量力,根本不配叫这个名字。深刻的刺激不但没有使少年张英杰就此消沉,反而激起他攀登艺术高峰的雄心壮志:凭什么你们看死了我演不过“小叫天”,我偏要发愤努力,盖过“小叫天”。对了,我就叫“盖叫天”!

清末有一位知县,名叫德克金。当官不务正业,却喜爱吹拉弹唱。汪姓某君因此讥笑他不是做官的材料,只配去唱戏。后来,德克金被弹劾免职。他干脆不当“票友”,直接下海,在沪上以演戏为职业。

为了回应汪君的讥笑,并激励自己在艺术上千出点名堂来,德克金自取艺名“汪笑依”。侬,在上海方言里是“你”的意思。姓汪的讥笑你,你该怎么办?汪笑依的回答是精彩有力的。他吸取前人汪桂芬、孙菊仙的唱法特点,潜心钻研,别创新腔,成为一代京剧名家。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