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山西地区乡村的饭场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6-14 20:49:26

黄河流域的人历来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具有浓厚的家族、家庭观念。这种观念表现在饮食习惯上,最突出的便是聚食制。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吃饭,是由家族和家庭观念而形成的饮食习俗。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分工和社会交往的发展,这种习俗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了年节和重要节日之外,人们并不十分强调家庭成员吃饭时必须围坐一起。然而,端上饭碗四处跑或蹲在户外聚堆结伙地吃饭聊天的现象,在山西广大农村十分流行,这在一般城镇尤其是黄河以南大部分地方人们的眼中,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怪现象。

流行于山西的这种现象自有它生存的理由。其一,山西地理条件复杂多样,许多农户耕地偏远,农忙时往返吃饭误工误时,遂有了送饭至地头的习俗。放下农活,蹲在田垄树荫下或倚靠在山石土坡阴凉处进餐。久而久之,许多人习惯了在露天野外就餐,即使回到家里,也喜欢端上饭碗蹲在门外。其二,山西人日常饮食比较节俭,“十五国风晋最俭”,明代《广志绎》说:“晋中俗俭朴,古称有唐、虞、夏之风……万金之家,食无兼味。”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使得山西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习惯于粗茶淡饭,庄稼人吃饭多重主食(以杂粮和面食为主)、轻副食,重数量、轻质量;一般人家多制稀食,少吃稠饭。人们可以端上简单的饭菜四处走动,串门上街,于是形成了农村饭场的奇特风景。

在山西乡村中,大都有几个比较固定的吃饭场所。这些饭场是多年逐步形成的,夏季多在村中的树荫下,其他季节在空旷背风的向阳处。饭时一到,男女老少陆续赶到饭场,一手端着饭碗,一手端着菜或馍,或背靠墙根,或依蹲树干,也有的干脆把鞋一脱当坐垫。饭场中大家边吃边说,东家长,西家短,上至国家大事,下到村内琐闻,无所不谈。如晋东南农村有分餐进食之习,人手一碗,盛满饭菜,蹲坐在院门外,或到街中碾盘上、大树下,三五一群,边吃边聊。如晋西吕梁,一些农村妇女爱端着饭碗串门,走东家,入西家,或蹲在门边,或依坐炕沿,有时聊得上了劲儿,走时连碗也忘了拿,还得让人送回。许多村镇街巷整齐,一到饭时,只见直溜溜的一趟街巷中,上百人蹲坐在各自院门外,吃饭聊天,高谈阔论,人头涌动,人声鼎沸,蔚为壮观。

山西农村的饭场,不仅仅是百姓吃饭聊天的地方,也是庄稼人交流信息、沟通思想的场所。今年的农田怎样整治,来年的种植如何安排,乃至时事新闻、政策法规、天文地理、村政事务,都可以在饭场中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许多村干部也利用饭场的形式上传下达,开展工作。饭场也是村民们增进了解、交流情感的好场所,谁家的饭菜香,谁家主妇心灵手巧,谁家有什么喜怒哀乐,尽可以在饭场中显露出来。

农村饭场纯朴自然的滋味,是城里人难以品味到的。山西乡村饭场的奇特场景,在全国各城镇和大多数乡村中也是难以领略的。饭场是饮食风俗中的一枝奇异之花,也是民间社交习俗中奇特而有趣的现象。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