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中元节是什么节,现在人们为什么不过中元节了

文章主题:民俗文化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1-12 21:28:56

中元节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亦称“盂兰盆节”、“鬼节”、“七月半”,是流行于中国民间颇为悠久的传统节日。中元节本是道家祭祀“地宫”的节日,随着佛教的盛行,中元节的由来逐渐让位于佛经所载“目连救母”的故事。

中元节

目连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其母亲生前爱财如命,尤其待出家人吝啬刻薄,死后被打入地狱,倒悬于恶鬼腹中,遭受各种酷刑,食物一入口中,立即化为烈火灰烬。目连无计可施,只得向佛祖请教。佛祖教他在七月三五这一天大设“盂兰盆会”,让天下所有的饿鬼都吃饱,这样其母才能得救。“盂兰盆”是梵语的音译,其义为解倒悬,即以此解脱先亡之人的倒悬之苦。目连于是招请四方僧众,在这一天广设“盂兰盆会”,超度饿鬼,母亲才得以摆脱地狱之灾。

中元节

大同四年(公元538年),梁武帝以帝王身份设斋,使这一宗教节俗得以迅速普及。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佛家做盂兰盆会,道家做中元斋会,世人则利用这个机会祭奠自己的祖先亡灵,同时也给孤魂野鬼烧纸钱,祈佑平安。中元节的晚上还有一大景观就是“放河灯”,据说这样能使自己的祖先看到回家的路。

为什么不过中元节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

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

到了当代,虽又重提传统文化的复兴,但中元节祭祖追远的文化意蕴很大程度上与清明节共有,加上它与鬼魅“迷信”的密切关联,所以在现有的节日体系中并没有得到突出。如今中元节的祭祀活动,多是民众自发地、零星地在家庭内举行,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性。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