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哲学思想 >

中国古代民间文化中的寿禄幸福观

文章主题:哲学思想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5-31 20:22:21

古代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与正统的、学理性的传统文化相比,民间文化更加鲜活生动、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实际,因而,对老百姓的幸福观影响更为直接。对生命价值、家族兴旺的重视,形成了民间的寿禄幸福观。

寿禄幸福观

第一种表现形式是将追求幸福与生命价值联系在一起。

《尚书•洪范》首倡的“五福”之说,把“寿”排在第一位,其核心内容也是“寿”,其他如“康宁”“考终命”可以说是寿的同义反复。后人所说的“五福”又指“福、禄、寿、喜、财”,为人生幸福的总称。

五福之中寿为先,并有“五福捧寿”之说。从历史上看,无论是封建帝王还是芸芸众生,长寿是中国人极端关心的永恒主题,显示了中国人对生命价值的重视。事实上,人生的幸福都必须建筑在生命的基础上;没有了生命,幸福便无从谈起。因此,在中国民间传统的幸福观中,长寿之福是最受重视和推崇的。

对于民间百姓来说,民俗活动中的祈寿仪式体现了他们对长寿幸福的向往和追求。生日祝寿是最常见的祈寿仪式,围绕祝寿的活动主题极为丰富,如吃长寿面、做寿桃、贴寿字等。寿字有许多装饰变化,长形的寿字叫“长寿”,圆形的寿字叫“团寿”;寿字还广泛应用于日常家具、用具、建筑和器皿上,反映了中国人用“寿”字护佑自身、追求健康长寿的幸福愿望。

第二种表现形式是将追求个人幸福与家族发达联系在一起。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父系制血缘家族为本位的社会,中国人将个人的一切都与家庭、家族联系起来。因为个体的生命不可能长久、恒寿,所以,个人愿望的实现就不能仅求之于一己之身。

中国传统婚姻的本质就是传宗接代、香火永继。虽然人人希望长寿,但个体的生命总是有限的,个人全部的人生期待和愿望并不能通过自己短暂的一生得到充分的实现,因此,家族的延续对实现自己的未竟幸福理想至关重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绝家族“香火”是最不能原谅的罪孽,只有不断地延续家族“香火”,家族才能后继有人,因之,人丁兴旺、子孙有为、光宗耀祖便成为个人幸福的体现。

追求人丁兴旺体现了古代民间对幸福的一种理解,而这样的幸福还需要在“高官厚禄”中得到充盈。“禄”有追求功利和社会地位的含义,《说文解字》释曰:“禄,福也。”商周时称接受爵位为福、得到君王赏赐为禄。封建社会中,官越大薪俸越多,因此,禄也有官位、俸禄的含义。

在民间,官禄世袭一直受到人们的向往,而人丁兴旺是官禄世袭的基础。民间常见的“五子登科”“带子上朝”“苍龙教子…辈辈封侯”等图案,以不同的祈禄内涵满足了人们的入仕心愿。“禄”不仅是个人成功、获得幸福的标志,而且也是家族发达的延续,“功名”成为中国古代民间幸福观中的重要内容。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