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哲学思想 >

希腊哲学:幸福就是按照理性而生活

文章主题:哲学思想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4-28 22:41:29

“幸福”在哲学上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换言之,到底什么才算是“好的生活”呢?古希腊哲学家对“什么是好的生括”或“什么是幸福”有各种不同的回答。

(1)前苏格拉底哲学阶段

①毕达戈拉斯最早区分了三种生活方式,即商人的爱利、竞赛者的爱胜以及静观者的爱智,他最推崇的是第三种。

②恩培多克勒把幸福归结为通过知识净化灵魂,他说:“幸福的人就是对诸神拥有丰富理解的人,而不幸的人关注诸神时只得到晦暗不明的意见。”

③德谟克利特也说,“幸福不在于畜群和金银”,而在于灵魂的平和与安宁,“人们只有通过有节制的享乐和过一种宁静的生活,才会得到精神上的愉快”。这似乎是晚期希腊哲学幸福论的先声。

(2)古典希腊哲学阶段

①苏格拉底一生都在督促雅典人提升灵魂,砥砺德性,勉励人们过一种知行台一的生活,否则,“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活”。②柏拉图劝诫我们做正义的人、选择正义的生活道路,因为正义者的生活将达到德福一致。③亚里士多德也追随毕达戈拉斯,区分了爱利的享乐生活、爱荣誉的政治生活以及他所最终推崇的爱智思辨的静观生活。亚里士多德还一方面强调外在诸善(例如一个人的出身、财富、运气和后人亨达等)对于好生活很重要,另一方面又奏出希腊理性主义的最强音:“思辨就是最大的幸福。”

(3)晚期希腊哲学阶段

相比于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希腊哲学以及此前的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来说,晚期希腊哲学或者说希腊化罗马哲学实现了巨大的转向,晚期希腊哲学家们由此前的宇宙论、本体论转向了文德尔班所谓的伦理学和宗教阶段。现在,个人而非城邦才成为人们的关注点,幸福而非知识的问题才更为首要。

文德尔班在其著名的《哲学史教程》中认为,晚期希腊哲学中的伦理学阶段是一个“沿袭前人并无创造力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模范人物不是为伟大的目的而工作而创造,而是了解如何把自己从身外世界解脱出来,如何只在自己身上寻找幸福”。所以,我们可以把晚期希腊哲学的这种转向概括为从“达则兼济天下”的哲学转向“穷则独善其身”的哲学。值得注意的是,“兼济天下”虽然充满英雄主义的济世情怀,但有时候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政治环境中也可能导致可怕的恶果;反之“独善其身”在现代语境中似乎是个贬义词,但其实要做到是多么的不容易,它代表的是哲人的坚韧与正气。

晚期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如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怀疑主义以及新柏拉图主义,都不再持有那种为了求知而求知的科学精神,不再把公共的城邦生活或政治生活放在首要地位。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们思考的首要问题是,作为个体的人,如何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中获得幸福。他们大都把幸福界定为灵魂的“不动心”状态,这颇有庄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和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味道。事实上,他们也正是把这种意义上的“不动心”作为理想的贤哲形象来刻画。但在如何达到“不动心”的问题上,晚期希腊哲人也和古典希腊哲学家们一样,坚持理性主义,因为只有哲学、只有理性的思考才能让我们克制激情,达到“不动心”之境。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