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长安地区的建都条件

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1-17 17:48:54

自殷商至隋唐,黄河中下游是全国的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又是接近王朝版图的地理中心。一个政权如果能够控制这一地区,就足以控制全国,所以在长达2400年的时间里首都都离不开中原地区。

具体而言,早期统治黄河中下游绝大部分地区的夏、商、周王朝,发轫于黄河中游或下游的上端,其理想的首都当在这个地区,正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说:“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三河就是今天晋南、豫北和洛阳地区。这里农业起源很早,地位居中,是理想的建都所在。

秦一统帝国出现以后,王朝疆域空前扩大,选择都城位置需要考虑的条件就复杂了。秦都咸阳所在关中地区原是秦国根据地,咸阳又是统一前都城,统一后,东方六国旧势力还很强大,秦祚短促,还来不及考虑对都城的迁移问题。汉高祖刘邦起于平民,建立汉朝以后都城的选择,无疑是件大事。刘邦即位之初欲都洛阳,以后听了娄敬、张良的意见才定都关中长安的。娄、张两人意见归纳起来为:

一是经济条件。关中土地膏腴,沃野千里,为天府之国,万一山东有乱,关中的物资足以供应顺流而下的王师。

二是形胜条件。关中被山带河,有四塞之固,左崤函,右陇蜀,三面可守,独一面东制诸侯。可进可退,可攻可守。

三是交通条件。地居上游,犹高屋建瓴,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

历史证明,建都关中长安的决定是正确的。娄、张抓住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帝国建立之初,中央与山东诸侯之间、统一与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问题,主张建都关中,主要着眼于东制诸侯,以后平定山东异姓、同姓诸侯的叛乱,武帝时降服匈奴,控制西域地区,都是与建都长安便于经营西北和制服山东,既利于制内,又便于御外有关。

隋唐时期形势与西汉相似,关中平原仍是沃野之地,隋唐政权建立之初,都有对付山东割据势力和防御西北突厥入侵的任务,同时隋唐统治集团起于关陇地区,长安当然是理想的建都所在。

但是长安作为全国性首都,自中唐以后渐显露其不利的一面,首先是地理位置偏西,距离经济最发达的黄河下游平原稍远了些。关中平原虽说富饶,但“土地狭,所出不足以供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唐代在安史之乱以前,财政收入主要依靠黄河下游平原,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藩镇割据,赋税不入中央,京师所需物资大多仰给数千里外的东南地区,长安的地理位置显得更为偏西了。其次是晚唐开始江南经济开始兴起,同时中原王朝的外患已经不再来自西北,而是来自东北的契丹以及后来的女真、蒙古,河北地区军事地位日益上升,长安在制内御外方面的作用丧失。所以自五代朱全忠迁都洛阳后,长安从此再也没有恢复过首都的地位。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