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终于找到了

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1-12 16:47:00

自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便大封同姓为王,朱氏一跃而成为我中华帝国的“国姓”, 300年大明天下,明太祖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们在最优越的条件下以几何级数不断繁衍,到明朝末年,已由一人之身发展为一个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庞大宗族,分布于全国各地。

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子孙的制度,致使朱明王朝皇族宗室人口无比庞大,过分地消耗了大明的财力与国力。

我们现在就拿万历皇帝来说吧,当年万历能立他宠爱的儿子朱常洵为接班人。为了补偿,拨给朱常洵封地洛阳的修建费多达28万两,超过祖制规定十倍。赐给良田四万顷,一个河南都不够,得从相邻的山东与湖广划拨,多得朱常洵不敢接受,再三请辞,改为两万顷,仍然是个惊人的数字。万历生怕这个宝贝儿子受穷,还时不时加赠。如特赐每年销售1300引淮盐的执照,为此河东一带不许别人卖,导致国家盐税减少,进而影响边关军饷。

那么,朱常洵这样的宗室有多少呢?居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有子女94人,孙子136人,曾孙510人,加上他们的妻妾,整个庆王府成员达1000多人。据粗略推算,明宗室人数每30年左右增加一倍。朱元璋开国时家庭成员58人,到1533年增至19611人,1603年增至八万多,明末近100万。整个明朝时期官员工资都很低,皇子皇孙的所有消费却由国家包了,十岁开始不工作而领工资,封王后年薪是最高官员的近七倍,此外还像朱常洵那样常有临时封赏。

从明中期开始,很多地方正常的财政收入还不够俸养宗室。如河南年财政收入84万石,而供应王爷需192万石。何况在“合法收入”之外,他们还要巧取豪夺。成都周围11个州县,王府占田70%,军屯20%,民间(包括农民与小地主)不过10%。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闹天灾会有那么多灾民——饥民——流民——暴民了!

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个王朝到中后期都得进行反土地兼并之类的经济改革。其实,换个说法就是贫富差距问题,迄今仍然是世界性难题。国际上通用“基尼系数”衡量一个国家的收入差距,系数最大为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最小0,表示绝对平均,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明朝后期的土地大量集中,社会财富的大量集中,皇族宗室的“功劳”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