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战国至唐代的全国人口总数变化情况(2)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1-17 17:49:25

南方的人口发展也相当曲折,估计在东晋、宋、齐、梁、陈各政权统治下的人口大致在1500万左右,人口最多的梁武帝时期可达到1800-2100万。在6世纪20年代,北方的北魏和南方梁政权控制下的人口,大约可超过5000万左右。

隋朝统一全国,重新迎来和平发展的时期。到隋朝人口峰值阶段的609年(大业五年),全国人口大致有5600-5800万。隋代户口统计的范围,北起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西至河西走廊、四川盆地和今贵州东南部,南至广西、海南和今越南北方大部,东至海。这一范围,与西汉比较并无根本的改变。换言之,这一地域范围内的人口总数,经过3个多世纪的战争时的人口耗减与和平时的人口恢复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再次基本恢复到西汉元始二年的水平。

隋末战争和唐初各军事实力派争夺天下的战争,使黄河流域的人口再次遭到耗减。隋唐之际人口谷底大约在2500万左右,较隋代人口峰值减少55%-57%。

自贞观以后,唐代人口开始迅速增长,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安史之乱爆发。755年(天宝十四载),唐代达到人口的峰值阶段,约有8000-9000万,较唐初人口增长2倍以上。唐朝户口统计的范围,大致北起阴山、燕山山脉,南到今两广、海南及越南北部,东至今辽河下游西岸及东部沿海(不含台湾等岛屿),西至今新疆乌鲁木齐一带。与西汉相比,东不及而西过之,统计范围的略有变化不足以对人口数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人口发展到唐代,才开始明显超越西汉元始二年的6000万的人口数量,这一过程大约用去7个世纪。

安史之乱结束以后,在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又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战争和动乱不利于人口的发展,到唐后期的开成、会昌年间(836-846年),全国实际人口大约在6000万左右,较天宝十四载下降25%-33%。不过,当时的户口统计范围也有所缩小,北界大致相同而略有收缩,西界则已退到黄河、今宁夏固原、甘肃天水、陕西略阳、甘肃文县、四川西昌和贵州六盘水、兴义一线。

公元874年(唐僖宗乾符元年),黄巢农民战争爆发,此后朝廷与农民军之间的战争以及军阀之间的混战席卷内地的大部分地区。至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为梁、唐、晋、汉、周五代所统治,南方和今山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则分隶于十个区域性政权,全国人口数量再次大幅度下降。958年(后周显德五年,北宋建立前夕)为五代人口的谷底,该年在唐后期的疆域范围内大约有3000万左右人口,人口总数大约减少一半。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