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河套平原的经济开发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1-17 17:56:49

河套平原是蒙古高原较大的一块可耕可牧的区域。这里是漠北游牧民族的冬季牧场,南下中原的前进基地,也是中原王朝移民垦边、屏蔽中原的必争之地。历代中原王朝在其强盛的时期,都要对此移民实边,设置郡县。而周边民族一旦势力强盛,便要进入这一区域,迫使来自中原的移民退出这一区域。

朱元璋将蒙古人逐出中原后,在蒙古高原南缘设置数十卫所以备边。大约在16世纪中期即明嘉靖年间,来自大同边卫的大批汉人边民逃往河套,在此从事农耕,兴建城镇。但是,明末清初的战乱使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陷于毁灭。清初在内蒙古也采取类似东北的封禁政策,禁止人民出塞耕种。

河套平原

不过,自康熙年间开始,清政府已实际承认人民可以出塞耕种。当康熙皇帝出巡边外时,他看见“各处皆有山东人,或行商,或力田,至数十万之多”;而且“今河南、山东、直隶之民往边外开垦者多”。

到乾隆初年,因山西、陕西、甘肃移民的涌入,河套平原的垦殖范围已西达包头黄河边,北至大青山下,包括土默特、察哈尔、热河地区,至乾隆中期约有汉人28万。其所产作物,除供应军需外,还有余粮可供应京师或北方其他省份。同时内地农民已流入哲里木盟的科尔沁草原开垦种植,而到了乾隆来年邻近的昭乌达盟的开垦也达到一定的规模。

道光年间(1821—1850年),河套境内的黄河改道南行,在北道沿岸淤出大片土地,河套兴起了兴修水渠、移民垦荒的新热潮。民国时期,河套的移民耕垦虽有挫折,但仍在继续。除了河套平原,内蒙古东部适宜发展农业的区域也有一定数量的移民。

经过清代、民国的大移民,汉族上升为河套地区的主要民族,农耕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河套等地的农牧变迁至此已成为历史。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