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的人怎样做饭与吃饭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20 01:22:29

夏商周时期一般人的通常的熟食办法是煮粥和蒸饭。商代陶器中,鬲的数量很大。鬲的容积并不太大,可供一人食粥之用。做粥的时候将米和水放于鬲中煮,如果水多米少,便称为粥;反之,如果水少米多,则称为馇。当时,有的鼎铭文就说“馇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所谓的“鬻”,即粥。鼎亦用来煮粥,可见粥也是当时贵族的平常的食物之一。商周时代用来蒸饭的器具称为瓶和甑。这两种东西都各自分为两节。下节是三个空足,可以盛水;上节与下节之间用箅子隔开。蒸饭的时候把米放在箅子上面,用火烧水使沸,以汽将米蒸熟。周族的人对于这种蒸饭的方法十分熟悉,他们的史诗中就曾叙述了蒸饭的场面:

诞我祀如何?或春或揄,或簸或蹂。

释之叟叟,蒸之浮浮。按照其所叙述的方法,在蒸饭之前要先舂磋谷,再簸扬而除去谷糠,然后再蒸。用来蒸饭的粮食,包括黍、稷、粟、稻、菽等多种。考古发现的甑等器物远比鬲为少,这表明当时的人以食粥为主,蒸饭是较少食用的。周族的史诗里也是在讲祭祀时的蒸饭的情况,就平时来说,社会上的一般人是难以吃到蒸饭的。

周代贵族饮食习俗中有许多讲究。这些讲究,有些属于礼仅的规定,有些是卫生习惯的问题。孔子曾说;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馈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所谓的“憧”、“谒”、“馁”、“败”,均指饮食经久而腐败,不食用这样的食物是完全正确的。“色恶”“臭恶”,指食物变色变臭,这种食物当然也不应当食用。古人于朝、日中、夕三时进餐,不在这三个时间不食,这也是正确的。吃饭的时候要合理搭配,不可贪多吃肉,也不要过量饮酒。孔子的这些主张代表了当时一般贵族的饮食习惯,有许多是合乎科学道理的。

周代一般贵族进食的时候,食物的摆设位置也有通例,古代文献里说“凡进食之礼,左骰右敲,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醴酱处内。葱滦处末,酒浆处右。以脯修置者,左朐右末”。要把带骨头的熟肉——即“骰”——放在席的左边,将切好的没有骨头的肉——即“敲”——放在席的右边。要把饭食放在人的左侧,把羹汤放在人的右侧。盛在豆内的脍炙摆在外面些,调味的醯酱要摆在里面些,蒸葱这样的佐味之物放在最末的位置,酒浆则放在人的右边。如果宴席上进献干肉——即“脯修”,那就要把脯修的弯曲部分放在右边,将其末端放在左边。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