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与澶渊之盟那点事儿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1-09 19:33:29

景德元年(1004)十一月,辽兵果然大举南侵。辽朝萧太后、辽圣宗亲统大将萧达揽,领兵20万,进犯贝(今河北清河)、魏(今河北大名)诸地,包围了瀛州(今河北河间),兵锋直指黄河北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阳)。敌兵步步深入,朝野震惊。

宋真宗召问寇准。寇准认为皇帝御驾亲赴澶州可胜。毕士安也从旁附议,力劝真宗身赴前敌。真宗召集群臣商讨进兵方略时,参知政事王钦若主张皇帝南避金陵;大臣陈尧叟请求真宗躲往成都。本来就顾虑重重的真宗,不免动摇起来。

寇准知道是王、陈二人扰乱视听,就厉声质问:“谁为陛下提出南迁之策,就有可杀之罪。当今皇上神武非凡,武将与文臣又能同心协力,若大驾亲征,敌军就会逃走,即使不退还可以出奇计挫败辽兵的阴谋,坚守城池,敌劳我逸,可以稳操胜算。为什么要抛弃宗庙社稷,流亡到偏远的楚、蜀之地呢?如果那样,人心动摇,辽兵乘虚而入,大宋江山还能保得住吗?”

寇准的坚持,使宋真宗决心御驾亲征。宋真宗率军北上的途中,又有人旧话重提,议论起南幸金陵之事。真宗又犹豫起来,召来寇准商议。寇准说:“目前陛下只可进尺,不可退寸。河北军民日夜盼望銮驾到来,士气倍增;如果退回去,万众士气瓦解,敌人乘虚而入,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

为消除宋真宗的顾虑,寇准还动员将领前来表态,终于使真宗坚定了决心,来到黄河南岸的澶州南城。这时辽兵的声势很大。有人劝真宗暂驻于此,观察敌情,然后再决定进止。寇准力排众议,执意对真宗说:“陛下不过河,则人心越发不安。若不前进威慑敌兵,我军绝难取胜。况且,杨延昭、杨嗣、王超等将领已经率领精兵分屯在中山等地;李继隆、石保吉等将领也已经排开大阵迎击辽军;四方各镇赴援的将领也纷纷赶来勤王;陛下此行万无一失,为何迟疑不进呢?”真宗于是同意渡河北进。

宋真宗到达澶州北城后登上城楼检阅河北军民。远近将士和百姓望见御盖旌旗,欢声雷动。辽兵见此惊愕万分,以至于扰乱了队列。

在前线,宋真宗把军事大权都交给寇准,寇准号令严明,军队士气振奋。有一天,几千名辽军骑兵进攻北城,宋真宗亲自登城督战,杀死、俘虏了一大半敌兵,剩下的仓皇逃走。宋辽相持多日,宋军无懈可击。

见此情景,辽军统帅萧达揽亲自到阵前督察军情,却被宋军射死。萧达揽一死,辽军士气大挫,宋军更受鼓舞,双方战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萧太后不敢久陷在中原战场,便秘密派使臣来到澶州北城,要求议和,并提出了土地、钱绢的要求。本来对抗战不积极的宋真宗在战场也是寝食不宁,巴不得赶快结束此役,除对辽方提出的土地要求没有答应外,对辽的无理要求一概应允。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