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的三座城隍庙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5-05 19:11:10

元、明、清三代,北京城内相继修建了三座城隍庙。都城隍庙位于复兴门内方成街;江南城隍庙位于宣武门外南横街;宛平县城隍庙位于地安门外西黄城根路北。始建于元代的都城隍庙为皇家祭祀的庙宇,历代数次重建,规模宏伟。这些城隍庙的建筑风格均体现出宗教演变的轨迹。城隍神旁边,除塑有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道教的判官,还塑有十殿阎王像。这显然是受到佛教地狱观念的影响,也反映出明清之际,儒、释、道日渐融合的趋势。

根据道教典籍,农历五月十一日为都城隍圣诞日。京城的城隍庙举办祭祀庙会。明代北京最大的庙会,就是由祭祀城隍形成的庙会。由于城隍神灵声名显赫,前来进香的民众如潮,都城隍庙会逐渐发展为每月初一、十五、二十五举办。其庙市繁盛京华。

清代都城隍庙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十,开庙十天。初一日,宛平县城隍出巡,至都城隍庙相见。据文献记载:

五月初一日,西城都城隍庙开放,宛平县城隍出巡,至都城隍庙会见,……沿街空巷,逐队而观,甚至有各种香会随之,谓之献神。如秧歌、高跷、五虎棍之类。又有舍身还愿者。

宛平县城隍神出巡时,由八人肩舆抬着神像,仪仗威严,铜锣开道,回避肃静牌,旌旗伞扇,全份执事。后面跟随着舍身还愿者,或扮做牛头马面,或扮成判官小鬼,以示惩恶劝善。城隍神出巡,各种香会相随,锣鼓喧天,献艺酬神,所经街市,民众争相围观。宛平县城隍神驾到时,都城隍庙亦以旌旗执事,香会文场相迎。走会艺人各显绝技。神像进庙后,祭祀官员上香焚表,祈祷城隍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进香民众成千上万。

普通民众更为关注的是,城隍神超度亡魂的功能。人们认为,只有死者的亡魂得以超生,才不降祸灾于其子孙。道士作道场“超度亡魂”时,要发文书“知照”城隍,才能“拘解”亡魂到坛。京城的江南城隍庙显著的宗教功能是慰藉亡魂。每逢中国民俗的三个鬼节,即清明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初一寒衣节,江南城隍庙各开放一天。届时,京城百姓纷纷到此烧香叩首,为死者祈祷冥福。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