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少儿识字课本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0-10 22:29:30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占据一方。时间一长,由于地域和文化上的差异造成了各国使用的文字之间的巨大差异。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挥兵灭掉了其他六个国家,统一了中国。在推行统一政令的过程中,他采纳李斯的建议——“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废除了所有和秦国使用的不同的文字。

为了让小孩子和其他国的人来学习秦国的文字,就必须编写一套方便学习的教材,以利于当时秦国文字的传播,所以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和太史令胡毋敬便分别创作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三本书。

由于年代久远,这三本书至今都已经失传了。考古工作者在汉代遗址里找到的竹简、木简里发现了一些《仓颉篇》的残章断句,大都是零零星星的,只有1977年安徽阜阳汉墓中出土的竹简中的《仓颉篇》保存下来的字数是最多的,使我们能看到当年原书的将近四分之一。通过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知道《仓颉篇》一类的书是把当时的常用字编成四个字一句的歌诀,顺口押韵,便于学生背诵学习。这些书称为“字书”,实际上是当年的识字课本。

西汉平帝时,曾请来文字专家沛郡人爰礼在未央宫中为众人解说文字,学者扬雄把爰礼讲演中的重要部分记下来,经过整理,写出了另一部字书《训纂篇》。《训纂篇》里所收的汉字补充了秦代三部字书的不足。到东汉和帝时,一个叫贾鲂的人又编写了《滂喜篇》。可惜的是,这些书也都失传了。

唯一没有失传的字书是西汉元帝时曾任黄门令的史游编写的《急就篇》,使我们得以看到两千多年前儿童识字课本的面貌。《急就篇》中除少量的三、四字句外,绝大多数是七字句构成的歌诀,句句押韵。全书共收有2144个字。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姓氏名字”,全文一共400多个字,包括了100多个姓氏;二是“服器百物”,一共1100多个字,包括了400多种器物、100多种动植物、60多种人体部位器官等、70多种疾病和药物的名称;三是“文学法理”,共440多个字,其中包括官职名称和法律知识等。

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的儿童8岁入学学习的内容大概主要是背诵《仓颉篇》、《急就篇》一类的字书,就像后代的私塾里学生背诵《三字经》、《百家姓》一样。学生年满17岁者,可以参加考试,考试的内容就是考察一个人能认、写多少字,有时还要考生书写8种字体,通过郡和中央朝廷考试合格者,就可以担任官职了。字写得漂亮、成绩最优秀的人可以做尚书史。另一方面,如果官吏在给皇帝提建议、写奏折时写了错字,一旦被发现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