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一种艺术,我们应该学会倾听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5-30 17:30:13

倾听是重要的,但倾听不是“听风就是雨”,倾听得到的是信息,是意见,是别人的看法,这意见对或是不对,需要听话的人认真分析,大主意还是要自己拿,更要注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要偏听偏信,让小人钻了空子。

一要注意交谈的空间位置。中国有个形容亲密地谈心里话的成语叫“促膝谈心”,“促”就是靠近,促膝就是膝盖碰膝盖,形容坐得很近;加拿大著名的民歌《红河谷》的歌词为了表现恋人的心情,多次重复“走过来,坐在我的身旁”,而不是“走过来,坐在我的对面”;我们形容齐心协力叫“并肩战斗”;中央电视台有个直话直说的节目叫“面对面”;法官审犯罪嫌疑人时总是互相面对面并且有一段距离,而情人坐在一起谈恋爱时却挤得很近。这说明,空间位置对谈话的效果是有影响的。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互相面对面坐时,目光会相互碰撞,从而产生一种压迫感,具有攻击性,因此,法官审罪犯时总是采取面对面的空间位置;肩并肩的座位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但是难以用眼神进行“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心灵交流。因此,在交谈时,最好双方既不要面对面,也不要肩并肩,而是错开一个合适的角度,这样,既不会给对方造成压力,又有利于通过眼神进行交流: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域:亲密距离(15厘米之内),这是人际间最亲密的距离,只能存在于最亲密的人之间,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和气息。如此近的距离在公开场合是不能采用的,否则会让人不舒服,觉得“太那个”了。

个人距离(46 - 76厘米),这是人际间稍有分寸感的距离,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但能够友好交谈,让彼此感到亲密的气息。一般说来只有熟人和朋友才能进入这个距离。在正式社交场合应该使用社交距离。社交距离为1.2 -2.1米,这种距离给人一种安全感,处在这种距离中的两人,既不会怕受到伤害,也不会觉得太生疏,可以友好交谈。

公众距离为3.7 -7.6米,这种距离能够让人既不会感到遥不可及,又能够保持神秘感。这个距离其实就是开大会主席台和第一排之间比较合适的距离。

了解了交往中人们所需的自我空间及适当的交往距离,就能根据谈话的对象和内容,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谈的最佳距离和坐向,更好地进行交流。

二要注意克服以我为中心。倾听一般是领导听下属的讲话,至少是同级或朋友间的交谈,如果是下级听上级讲话,我们一般用“聆听”这个词。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禅师,一位学者向南隐问禅,南隐以茶相待。南隐将茶水倒入杯中,茶满了但他还是继续倒,学者说:师傅,茶已经满了,不要再继续倒了。南隐说,你就像这只茶杯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想法,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我们听别人讲话,尤其是听讲座、报告时,一定不能把倾听当做“走形式”,更不能认为是“老生常谈”,那等于“茶已经满了”,新茶水是添不进去的,也就是说,别人的意见是听不进去的。如果是听下级讲话,更不能听不完就训斥人家,那人家是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