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宫殿建筑代表-清宁宫和坤宁宫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4-22 15:43:54

清朝入主中原后,由偏安一隅的少数民族政权而一跃成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他们在吸收汉族文化营养的同时,满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特点,也对皇家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清宁宫

清宁宫是清太宗皇太极所居之处,是整个皇宫建筑的核心。它是一座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建筑,黄琉璃瓦绿剪边。总体结构并不宏伟,相反,倒很像旧时东北大院中的“上房”。这是因为它由女真传统的住宅演变而来,是整个建筑中满族风格最浓郁的一所。

清宁宫面阔五间,屋门不是开在正中的一间,而是开在东边的第二间,与此相应,室内也不是“一明两暗”的均衡间隔形式,而是西侧四间通敞,只隔出最东侧的一间。这类偏向一侧开门的房屋形似口袋,因而俗称为“口袋房”或“筒子房”,是满族早期社会中十分流行的一种形式,具有传统的满族特点。满族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气候十分寒冷,在“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塞外北国,这种建筑具有明显的优点。这就是防寒性能好,保温度高,即使是冰冻三尺的严冬,室内也会十分温暖。它的另一个优点是屋内相互连通,“放大”了室内的使用面积,便于交往、宴饮及进行祈福敬神的“萨满”活动。同时,清宁宫的南北四扇大窗还用白色高丽纸糊在窗外,既美观,又增加了室内的亮度。

清宁宫口袋房内,有南、西、北三面相接的“转圈炕”,呈“[”形,一般称之为“万字炕”,民间俗称为“弯子炕”,也有叫做“蔓枝炕”。南北两面炕的长度与房间相等,称为“连三大炕”。西炕与房间的宽度相等,炕上边的西墙上安放着祭祀祖先的神龛,满族民间称之为“祖宗板”或“神板”。这也是典型的满族居住风范。满族人对“炕”十分重视。在冬季滴水成冰的东北地区,其居室必须具备御寒的功能,于是他们就把这种“穿土为床,孕育温火其下”的火炕作为室内采暖的主要设施。不只是夜晚就寝在炕上,每日三餐以至待客读书宴饮等,也大多在炕上。

“口袋房”、“万字炕”的设施布局,主要是为了扩大室内空间,满足日常生活和祭祀典礼的需要。“口袋房”的开口为什么要偏东而不偏西呢?这一是因为家庭的神位供在西墙,西墙必须处在居室之内,不能放在明间的“门房”里。二是因为女真人原始时代就有“拜日”的习俗,每天清晨要向东方升起的旭日虔诚行礼,故宫门多向东,以后改向南开门也因传统偏东而设。“宫”其实是放大的“家”。满语中“宫”的意思即是家庭的“家”,因此建筑上的宫自然也被视为家,只不过它的主人是一国之君而已。清入关前,在建筑上一直保持着浓郁的民族特点,入关后渐渐汉化,风格也迥异起来。这也是沈阳故宫清宁宫中独设“口袋房”和“万字炕”的原因。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