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满族村屯--霍吞城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7 00:38:34

早期的满族村屯,多是氏族(穆昆)居地,所以多有氏族的标记——鸟柱或兽头柱,也有用五色旗帜作为族旗,有的旗帜上绘绣着本氏族崇奉的神兽灵禽。有的氏族旗纛顶端同缨带一起还要垂两块人或虎豹的掌心骨作佩饰,象征为寰宇的主宰者。

这种村屯多处在山区谷地,常以家族(从原始氏族发展来的)聚居为主,家家设有围栅,主要是防备猛兽对人畜的侵犯。到了晚上,用点燃的树木设置多处篝火,一直到天亮。村屯内号角一响,众人齐声呐喊,用来警吓野兽,每天晚上都是这样。满族就是靠传统的集体的力量来抵御猛兽与外敌的,这种传统形成了他们村屯的格局。有的满族村屯还在屯子外围筑起木土夹层,厚实坚固的城墙,使村屯成为了集军事、生产于一体的城堡——“霍吞”,亦称“霍通”。因而,当时的氏族、部落首领多称为“城主”。

朴趾源的《热河日记》记载了乾隆时期朝鲜“入燕使节团”的见闻。他说,他们到达了一个“刳木树栅”的满族村寨。树栅外边,猪羊满山,早晨的炊烟缭绕,栅门被苫草覆盖着,木板门紧紧地关闭着。到了栅外,望见栅内起脊的房舍用苫草覆盖着,高高的屋脊,门户整齐。两旁的街道,平坦笔直,墙垣都是用砖砌筑的。乘车纵横,看着摆列出带画的瓷器,绝无村野的样子。“栅栏内有二三十户人家,都很有气派。

后来,满族人被编入八旗,但原来在渔猎生活中形成的古习保留较多。“联栅而居”、“筑城圈寨”的氏族虽已不多见了,但实际上,本氏族人聚居在一起仍是常见的现象。

民国初年,八旗制解体,关外的满族又多是族聚而居。有时,一个村落以几个满族姓氏的族人相居而成,形成了“两家子”、“三家子”等村名,在那里,阖族祭祀、公选族长等古习一直延续到现在。满族的这种居住习俗,造成了今天满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局面。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