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族风情 >

彝族的饮食特点

文章主题:民族风情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3-06 17:08:57

贵州彝族大都居住在山区,故主食以包谷、洋芋为主,同时辅之以荞麦、大米及各种豆类、薯类等。

在彝族的饮食中,荞和燕麦是最早的主食之一。

荞食荞分甜荞和苦荞两种,其种植年代很早。荞的食用方法是将荞子磨成面,做成荞饭或蒸成荞粑食用,也可做成凉粉等。荞子含有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明代时,贵州彝族曾用其为原料做成荞酥,作为上贡朝廷的贡品。

燕麦是彝族早期种植的作物。燕麦面和荞粑是彝族自古相传祀奉祖灵的祭品。燕麦的食用大都是将其炒熟后磨制成面,制成炒面。燕麦面营养丰富,味道香美,是彝族群众走亲访友时相互馈赠的佳品。

包谷饭包谷传入彝区的时间大约在清代,因其是旱地高产作物,在彝区得到大量种植。其食用的方法,一种是将包谷磨成砂粒,掺大米煮成二合饭;一种是将包谷粒磨成糊状做成包谷粑食用;也有的彝族地区,用包谷煮酒、熬糖或制作粉线。

洋芋大部分彝族地区都用洋芋作为副食,威宁、赫章和六盘水部分彝区因地处高寒山区,洋芋既作主食也作副食。作主食时,以烧煮为常见,也有的同包谷饭同蒸后食用。做副食时,主要做菜用,或切片晒干制成洋芋片,威宁、赫章彝族地区的洋芋片是当地的特产。

副食品主要有各种蔬菜和豆类。黔西北一带的彝族,喜吃酸菜红豆汤。酸菜红豆汤开胃助消化,吃时加上木姜花作调料,风味独特。肉类以猪、牛、羊为主,特别喜欢吃砣砣肉和大块肉。大块肉,俗称“盖碗菜”,吃时将肉切成巴掌大小、三分厚的肉片,炒成回锅肉。常用此待客,体现彝族人豪爽的性格。

榨兜威宁、赫章一带的彝族,还喜欢吃榨兜。“榨兜”是彝语,意即冻肉,其做法是将猪脚、猪耳、猪尾煮熟后去掉浮油,冷冻而成。吃时分别切成条、块,加入适量的盐、辣椒、花椒、葱蒜等调料拌匀,其味清爽鲜美。

腊肉、血豆腐和火腿过年时,彝族群众都普遍熏制腊肉、血豆腐。赫章、威宁一带彝族有加工火腿的习惯。加工火腿常选用彝区优良猪种可乐猪,可乐猪体小肉厚,属瘦肉型高原猪。春秋季将预备作过年用的猪放于野外,夜间喂食,使之后腿肌肉发达,秋后才逐渐育肥。过年前夕杀猪,取其两只琵琶形后腿,趁热加盐和各种作料挤压,榨干水分后悬挂起来,最后用黄松叶烧熏,使之变色脱水,风干后即成火腿。威宁火腿味道鲜美,为其地方特产。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