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易县清西陵简介

文章主题:名胜古迹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8 20:41:19

清西陵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东、西两大陵墓。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4公里的永宁山下,距北京120公里。这里有帝陵4座:泰陵 (雍正)、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还有后陵3座;王公、公主、嫔妃园寝7座;共14座葬76人。

易县清西陵

雍正皇帝的泰陵是清西陵的中心,位于永宁山主峰下,雍正八年(1730)开始修建,规模最大,建筑齐全。清西陵陵内建筑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刻百余座,规模宏大,气魄超群。各陵都为清朝宫式建筑,严格遵守封建等级制度,后陵小于帝陵,园寝又小于后陵。

清西陵

据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清康熙二年 (1663),圣祖玄烨选择河北遵化县马兰峪西昌瑞山下为其父顺治建陵,叫东陵。至雍正帝时,其陵址开始也选在东陵陵区的九凤朝阳山上。但他看了选陵大臣画的陵区图后,认为自己的陵区放在东陵太不突出,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上,又带泥沙,实不可用”。选陵大臣颇察皇上心事,于是四处寻找新陵址,最后认为易县太宁山下(太平峪)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会合之所,龙穴沙石,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认为“山脉水清,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于是决定在此建陵。后乾隆帝为不使两处陵寝冷落,降旨下诏:

清西陵简介

“嗣后,吉地各依昭穆次序,在东西陵界内分建。”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形成东、西两大陵区,以其地理位置称易县为西陵。

不过,据传说雍正另辟西陵有着难言之隐。雍正的父亲康熙皇帝临死时,曾有一份遗诏“传位十四子”。雍正是四子,见父亲没传位给他很是气恼,于是设法篡改遗诏,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之后,他毒死康熙帝,篡得帝位,诛杀知情者的一门老小。他害怕自己死后不容于祖宗,在阴曹地府会受到康熙等人的整治,故而另觅了陵址。

清西陵内,每座陵分前后两大部分,前部主要是门、坊、亭、碑、桥、石雕等,后部主要是殿宇和地下宫殿。泰陵居于中心位置,是西陵的主体,其余陵墓分别在东西两侧,建筑形制除无泰陵的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石雕等外,大体相同,唯道光的慕陵别具一格,形制特殊。陵区内林木蓊郁,一望无际,十分幽静爽气,常年吸引着无数的国内外游人。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