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海洋中更容易发生地震?

文章主题:自然地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12-25 12:26:34

海底也同陆地一样,既有高山,也有裂谷,岩石成层,起伏不平。这些都为海洋底下的火山爆发、滑坡、塌陷、地震、海啸等创造了条件。例如,在日本三陆的外海曾经发生过两次特大地震,它所引起的海啸波及太平洋彼岸的夏威夷。

1960年5月,在智利莱布近海发生了被号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震级的地震,震级8.9级,它所引起的海啸也波及日本等地。还有美国阿拉斯加的瓦尔德兹港湾,由于断层错位引起的8.4级大地震,更是海底发生地震的典型实例。

海洋中更容易发生地震是因为地震总是发生在地壳运动比较强烈、厚度比较薄的地带。据地质学家研究,海洋底部的地壳厚度比陆地地壳薄,有的地方只有几千米。同时,海底地壳的岩层都是比较新的岩石,同大陆相比,稳定程度很差。这样,滑坡、塌陷也比大陆发生的机会多,断裂活动次数也就比大陆频繁。

海底地震主要发生在哪里呢?

首先,在海底巨大山脉脊峰处的中央裂谷中,因上地幔的高温熔岩从此处喷出,形成新地壳,海底扩张将这里的岩石不断推向两边深沟,使这里的地壳一直很薄,容易发生地震。

第二个地方是大洋中脊与横向断裂带的交汇处。由于两侧岩层的相互错动,岩浆很容易冲破这里薄薄的地壳,形成地震。

第三个地方是大洋地壳俯冲消失的地方。这里的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俯冲,发生岩层间的错动,所以也易发生地震。不过,这里的地壳较厚(700千米左右),因此地震发生次数远少于上述两处。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