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哲学思想 >

哲人墨子是如何用哲学思维判断真假是非的

文章主题:哲学思想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8-17 14:08:01

墨子认为判断事物的真假是非,首先要有前人的经验作根据,这就是他所谓"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为了使他的论证有根据,他认为必须在历史的记载中找寻前人的经验。其次,要根据"百姓耳目之实",就是要根据个人直接经验以外的广大人民亲身的经验。再次,判断事物的真假是非,要根据"发以为刑政,观其中(符合)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看它符合不符合国家人民之利。

哲人墨子

墨子提倡"非攻"、"节用",反对"以命为有"等等,都是用这一标准来衡量,看它于民于国有利还是有害。

墨子的出发点是唯物主义的,即要求认识从实际出发,判断是非应根据前人的经验、广大群众的经验和实际效果。

墨子运用这种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有力地批判了孔子的唯心主义的"天命"思想。墨子指出:相信天命的思想是错误的。因为:

第一,它没有历史的根据。"上观于古圣王之事,古者桀之所乱,汤受而治之;纣之所乱,武王受而治之。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岂可谓有命哉?"历史经验证明,天下的治乱在于人事而不在于天命。

第二,墨子说:"我所以知命之有与无者,以众人耳目之情,知有与无。有闻之,有见之,谓之有。莫之闻,莫之见,谓之无"。既是如此,为什么不考虑一下百姓的见闻呢?"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见命之物,闻命之声者乎,则未尝有也",人的直接经验证明,天命是不存在的。

第三,墨子论证说"王公大人"所以早朝晏退,听狱治政,而不敢怠倦,是因为他们"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怠倦"。

假如他们相信天命,必然怠倦于听狱治政。同样,农夫所以早出晚归,强力耕种,而不敢怠倦,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辛勤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得过温饱生活。"若信有命而致行之",好坏都由天命注定,那末,农夫就必然要怠倦于耕种,结果导致了贫困和饥饿。墨子的结论认为,"天命"论,不仅在经验上是没有根据的,而且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墨子反对天命论,它的主要锋芒在于反对孔子这些人所宣扬的天命思想。在非命这一问题上,墨子是作为积极的对立面,反对孔子的宗教天命思想而出现的。它反映了当时人类改造自然界长期努力中所建立的克服命运安排的信心。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