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哲学思想 >

先秦儒学的特点及其核心内容

文章主题:哲学思想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9 14:34:44

先秦是儒学的形成期。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开山建构者,正如前面所介绍的,他开创的礼仁一体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后世儒家学派最根本的思想原则。孔子去世后,儒分八家,其中对儒学思想在理论上贡献最突出的是以孟子为首的“孟氏之儒”和以荀子为首的“孙氏之儒”。

先秦儒学

孟子着重讲“仁”,在孔子仁学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人的本性,提出了“性善”理论。

孟子确信人通过自我的努力而达至善,体现天道。这是因为仁为人性所固有,因此,人只要能保存本心,涵养善性,就能成为善人,并与天道相通融为一体。即所谓“尽其心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灾”。

孟子将仁学在社会政治领域也作了延伸,从而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他对“王道”与“霸道”两种对立的政治策略进行了比较,认为王道的特质是以德服人,霸道的特质是以力服人,两种策略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社会的安定。

在孟子的仁政主张中,贯穿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发出了“民为贵,社程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论断,大力提倡制民之产、轻刑薄税、善教得民、听政于民、与民同乐等,充分体现了孟子思想进步的一面。

孟子极大地拓展了孔于的仁学理论,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仁学思想体系,在儒学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荀子思想的主要特色是综合百家、调和儒法。荀子继承孔子“礼”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礼法并重的理论。他认为礼与法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他不同意孟子苔王贱霸的思想,而提倡以王道为主、霸道为辅的政治主张。

荀子的这种王霸相杂、礼法双行的主张是以其“性恶论”为理论根据的。他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恶从善,才能达到道德品质的高尚境界。

同时,他认为只讲“礼义”不重法度,只重教化不重“刑罚”,并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因而他主要既隆礼,又重法,援法人礼。

荀子还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这种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肯定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提法,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从孔子到孟子直至荀子体现了原始儒学的基本发展脉络。不过,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只是百家争鸣中的一个学术流派,虽然儒、墨在当时并称显学,但是并没有取得独立的地位。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