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哲学思想 >

如何理解美国文学中的重农派

文章主题:哲学思想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8-11 22:22:25

重农派是美国现代南方作家组成的一个文化团体,又称“逃亡者派”。1915年,以田纳西州纳什维尔镇范德比尔特大学为中心,一些文化人常常聚集在一起,讨论文学及哲学等相关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集会曾一度中断,1919年又重新恢复。活动的实际领导者是范德比尔特大学的教师、诗人约翰•克罗•兰塞姆,在他的身边聚集着例如诗人阿伦•泰特、唐纳德•戴维森、罗伯特•潘•华伦、莫里尔•莫尔以及小说家安德鲁•纳尔逊•莱特尔等一批有才华的年轻人。1922至1925年,他们出版的杂志《逃亡者》,在文艺圈具有一定的影响,杂志中发表的重要文章后来被编辑成为《逃亡者文选》(1928年)。“逃亡者派”一词即由此而来。

“逃亡者”们提倡维护南方传统的文学地方主义,从而使其成为“南方文艺复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1930年,以兰塞姆、华伦、泰特以及诗人约翰•弗莱彻、剧作家斯塔克•扬格等“逃亡者派”为主体的12位南方作家,结集出版了专题论文集《我要表明我的态度》。这部被看作“重农派”宣言的著作,在当时美国的文艺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些文章的主题思想均以南方农业社会的准则,来批判、评价现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此后,阿伦•泰特等人又编辑出版了“重农派”的第二部论文集《谁占有美国?》(1936年)。

20世纪30年代,正是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时期,重农派所宣扬的思想对南方的知识分子产生极大的影响。这种思想不仅始终贯穿在泰特、兰塞姆、华伦、戴维森等人的诗歌中,同时也出现在莱特尔、卡罗琳•戈登、威廉•福克纳以至于尤多拉•韦尔蒂等人的小说中。所以,便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文化潮流,有“重农运动”之称。华伦与克林斯•布鲁克斯于1935年共同创办了《南方评论》,兰塞姆于1939年创办了《肯庸评论》,这些杂志自然就成为“重农派”作家的活动阵地。美国现代重要的文艺批评流派“新批评派”,就是围绕着这些刊物而逐步形成的。“重农派”的很多核心人物,后来都成为“新批评派”的重要成员。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