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炉百年不灭火,银钩长挂百味鲜的全聚德

文章主题:中华故事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8 01:12:07

提起“全聚德”,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全聚德的烤鸭驰名中外酥脆的外皮入口即化,肥而不腻的鸭肉,嚼劲适中,搭配上薄嫩的舂饼香甜的面酱、翠绿的黄瓜和雪白的大葱,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齿间。

银钩长挂百味鲜的全聚德

全聚德的总店设在北京前门,是北京一处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真遗憾!由此可见全聚德这个百年老店的巨大影响之深。那么,既然是百年老店,全聚德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沧桑呢?透过“全聚德”的金牌匾,我们仿佛能看到几代人的艰辛和成果。

全聚德

道光十四年(1834),黄河发生水患,河水漫至河北冀州,淹没了粮田,本就生活困难的杨家没有了收成,日子更加难熬了。杨家有一个年仅15岁的儿子杨全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怜没有粮食,只能眼巴巴地望着老天爷,埋怨他的不开眼。一天,杨全仁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走到父亲跟前说:“爹,我饿了,我要吃饭!”父亲很无奈地摇摇头说:“全仁,咱们家投吃的了,要想生活下去,你就要离开冀州,到没有水患的地方去。京城是天子的家,一定有吃的,你去那里吧。”就这样,杨全仁当天就起程前往京城。一路上,他见了不少饿死的人,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很难受,但当时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我要活着到京城,到了那里我就有好日子过了。

全聚德

杨全仁是幸运的,他挺到了京城,见到了京城的繁华,可是他来不及细看,就要开始找工作了,因为身无分文在哪里都无法生存。可是,杨全仁太瘦弱了,没有人让他当伙计,怕他干不了重活。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全仁终于在郊区找到了一份放养鸭子的工作。虽说是放养鸭子,但他同时也要帮老板填鸭和宰鸭。为了生活,杨全仁非常勤奋,加上他并不笨,很快就掌握了一流的填鸭和屠宰鸡鸭的技术。两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他也积攒了一些积蓄。道光十七年(1837),他与别人台伙,一起做起了小生意,在正阳桥头石板道旁摆摊子卖生鸡、生鸭。

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到郊区采购活鸡、活鸭,之后宰杀,并给每只鸡鸭注水。靠着“灌水”的技术,杨全仁积攒了更多的资金,于是就买下了邻近肉市的井儿胡同14号的几间堆房,并将鸡鸭摊移到了广和楼北口。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经过几年的买卖,杨全仁发现,卖鸭比卖鸡赚钱,于是他逐渐将经营的重点转到了卖鸭上。由于经营有方,杨全仁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腰包也渐渐鼓起来。他想:“我的钱足够盘下一家店铺了。”杨全仁每天去摆摊卖鸭,都经过肉市胡同路东边一家名为“德聚全”的干果店,这家店铺的位置不错,正是杨全仁想要的,他对自己说,要是哪天这家店不做了,我一定将它盘下来,开一家烤鸭店。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