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梆子蒲州调的山西北路梆子

文章主题:传统艺术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9-26 20:20:45

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与中路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并称山西四大梆子。是在华北地区较有影响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最早形成的剧种之一。郭沫若同志曾用"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的诗句,来赞誉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以其高亢激越的唱腔,慷慨雄壮的边塞风骨,娴熟精巧的艺术成就深受山西北部人民群众的喜爱,广泛流行于忻州、雁北、内蒙、河北等地。郭沫若同志于1956年在忻县观看北路梆子的演出后,写诗赞美它“激昂慷慨不寻常”,这道出了北路梆子的总体风格。

北路梆子源于蒲州梆子,艺人们说它是“陕西梆子蒲州调”,民间也有“生在蒲州,长在忻州”的传说,说明它深受陕西同州、山西蒲州的山陕梆子的影响。如北路梆子的唱念就要求用“蒲白”。一般认为,它形成于明末清初年间,与明初两次大规模移民大量晋南人迁到晋北定居有关,移民思念故土,喜闻乡音,久而久之使蒲剧在晋北流传开来。

北路梆子有大北路和小北路之别。“大北路”是指雁门关以北直至内蒙包头一带,以水上漂、舍命红等人为代表的声腔演唱,其特点是行腔稳健、深沉;“小北路”是指雁门关以南,以贾桂林、高玉贵为代表的声腔演唱,其特点是行腔华丽、委婉。两大流派虽然各有千秋,但有一个共同特点,由于音乐高亢激昂,男女同调,因此,男演员演唱起来比较吃力,必须用“背拱音”。传统的乐器有“梆胡”、“二弦”、“三 弦”、“四弦”,通称“四大件”。此外,还有“笙”、“管”、“笛”、“唢呐”等。武场乐器和晋剧基本相同。

北路梆子达到鼎盛时期,班社众多,名家叠出。有影响的演员如“老十三旦”侯俊山,幼年学花旦,被誉为“状元三年一个,十三旦盖世无双。”演唱的代表剧有《玉堂春》、《黄鹤楼》、《珍珠彩》。“云遮月”刘德荣,工青衣,曾为慈禧太后演戏,得过重赏,善演《三娘教子》、《血手印》、《芦花河》等剧。

北路梆子的传统剧目,大都取材于历史演义和古典小说,如三国戏、水游戏、杨家戏、岳家戏等,也有一些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剧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增加了不少反映当时斗争生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剧目。这些剧目深刻表现了劳动大众的思想感情与生活情趣,富有民间生活气息。

解放后,北路梆子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除加工整理传统剧目外,还编演了不少现代戏。由老艺人贾桂林主演的《金水桥》,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为舞台艺术片。现代戏《山乡风云》、《江姐》、《焦裕禄》等剧目的演出也获成功,受到观众赞赏。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