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饼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饼

文章主题:野史趣闻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0-11 21:06:31

在中国古代的语言中,凡是由面做成的食物都可以叫饼。所以饼即面食,是从汉代开始兴起的,东汉刘熙《释名》中就提到“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也就是说,饼是水和面混合在一起所做出来的食品。《释名疏证补》有“索饼疑即水引饼”。这里的汤饼、索饼等便是面片之类的而食,也是面条的前身。

而“面条”一词直到宋代才正式通用,花样也逐渐增多。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的临安市井面食小铺经营的各色面条就有“丝鸡面、三鲜面、素骨头面、鱼桐皮面、盐煎面、大熬面、笋泼肉面、丝鸡淘、虾臊棋子”等二十多种。

当然,饼这类食物并不仅仅只包括面条,也就是汤饼,还有各式蒸的烤的煮的点心,简直能看花了眼。就《武林旧事》《东京梦华录》提到的面食零零总总大概就有上百种,诸如猪胰胡饼,诸色包子,荷叶饼、芙蓉饼、菊花饼,糖肉馒头、羊肉馒头,乳饼之类的。还可以凭借我们的经验来想象一下,那些寿带龟、子母龟、欢喜、捻尖、翦花、笑靥儿之类的小吃点心,简直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是什么东西。所以,亲爱的要放心,即便您对点心有相当高的要求,琳琅满目的宋朝临安小吃一条街都能满足您!

必须着重提醒的是,传闻因为宋仁宗名祯,为了避皇帝名讳,时人就将蒸饼读成炊饼,亦名笼饼,《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就是这种食物。若是真的不小心穿到了仁宗朝之后,记得千万不要念走了嘴。此乃宋穿要点,切记切记!

既然饼有如此众多的品种,卖饼的小贩们也都极尽能事地推销自家的产品,比如某个在京城卖环饼的小贩,“不言何物,但长叹曰:‘亏便亏我也!’谓价廉不称耳。绍圣中,昭慈被废居瑶华官,而其人每至宫前,必置担太息大言,遂为开封府捕而究之。无它,犹断杖一百罪。自是改曰:‘待我放下歇则个。’人莫不笑之,而买者增多。”把自己被人笑话的倒霉事儿当成噱头来叫卖,这位小贩算是非常有职业精神了。

故事里所谓环饼,即是现在所说的馓子,也就是古代寒食时候经常吃的一种油炸的点心。那位会吃会玩且把吃和玩上升到艺术高度的东坡先生,就为了耳根清净,给隔壁卖馓子的老妪题了广告词:“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

前两句直接点出了纤纤素手揉出根根雪白的面条,然后放进油脂里炸得焦黄,后两句直接把馓子比喻成美人的金臂钏,简直可以说得上是秀色可餐了。

面食除了做主食,还作为节令食物出现在宋代人们的生活中。在梁克家所著的《淳熙三山志》中,记载了南宋福州有吃蔬饼作为立春节物的习俗。蔡公襄《立春寄福州燕司封》诗:“春盘食菜思三九。”又有罗源林迥诗:“青韭供盘饼面圆。”

当然,这种蔬饼并不是只有福州才吃,也并不只有立春才吃。在灌圃耐得翁的《都城记胜》中记载夜间顶盘挑架的小贩,遍路叫卖一种羊脂韭饼,大概就是这样的东西。他还在书里得意洋洋地写道,这种场面要是被乡下人看见了,一定会认为是奇遇吧。

当然,穿越过去的您看到了,可以卖弄一下现代的饼干品牌名,以您渊博的吃喝技巧震慑震慑—下这位名字很长的老翁!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