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太监制度的最后结束

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8-16 19:06:31

太监和宦官,在清朝以前不是相同的概念。宦官早在周朝就有,不过那时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宦官悉用阉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

太监一词,辽代才出现。明代,太监和宦官才发生联系: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高级宦官:充任太监的必须是宦官,而宦官却不都是太监,到了清朝,太监才成为宦官的同义语。

太监

辛亥革命以后,被推翻的清朝宋代皇帝溥仪,根据民国的优待条件,仍居住在皇宫,包括太监在内的,以前宫中所用各项执事人员,照常留用。

溥仪还违反民国“不得再召阉人”的禁令,继续在民间征召太监入宫。所以直到1922年,皇宫内还有一千一百多名太监。但当时宫内越来越混乱,太监大量偷盗珍宝,还纵火焚毁殿阁销赃灭迹。溥仪害怕饱受欺凌的下层太监起来抗争,睡觉的甚至让皇后为他守夜。

这样,到了1923年7月,溥仪才不得不决定遣散太监。除了少数太妃身边离不开的太临,其余的全部驱遣出宫。

至此,历时二千多年之久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封建社会的一颗毒瘤——太监制,亦即宦官制,就宣告结束了。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