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不可一日无君还是不可一日无臣

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1-18 22:19:42

朱元璋开始更加专制,取消宰相制度,皇帝是唯一决策者。万历不上班,又不轻易授权给大臣,整个官府陷于停顿、半停顿状态,导致中央部委十缺六七,有些重要部门一空几年,六科只剩四人,全国13个行政区主官只剩五人。

万历皇帝的政绩乏善可陈,实在是问题比成果多。单单几十年的不上朝,无论放在哪个社会都说不过去,竟敢几十年唱“空城计”,空前绝后。究其原因,是否可以说正是由于万历与少数忠臣能臣建立了亲切的关系,并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关系,与虽然大幅减员但效率更为提高的文官集团保持一定正常的关系,进而保持了整个国家机器仍能较好地运行?

万历皇帝的“事迹”再三表明:皇帝作为国家的“一把手”并非想象的那么重要,国不可一日无君可能只是个笑话。其实,明朝之前就已经有众多帝王证明了这一点。春秋时代国际形势那么险恶,齐桓公自己也担心“三好”(好猎、好酒、好色)的毛病会影响正事,管仲却安慰说这算不上什么大碍,只要让大臣们好好去干便行,结果也成就了齐国的霸业。

相反,刘彻、王莽、杨广等帝王则是太“有为”的典型。《家天下是如何倒掉的》写道: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指的仅仅是帝王的宝座不可一日空缺,一缺马上就会有人阴谋。至于那宝座上坐什么样的人,只要血统正,能力次要,甚至根本无所谓。幼主或昏君之时,只要贤臣、能臣尚在,照样可能出盛世,如“成康之治”、“万历中兴”等。而没有能臣,帝王累死也没用。如果奸臣当道,不亡也得败。你看哪个末世没有奸臣当道?

否则,你想象一下没有那一班能臣、没有张居正改革的万历“新政”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剑桥中国明代史》评论:

万历统治时期的相对稳定和繁荣证明,国家事务可以没有皇帝的亲自指导而继续进行。万历的无能或不愿干预国家事务,实际上使得有能力的大臣和大学士们干得更好。但是他所造成的损失是制度上的,而且长期起作用……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