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誉参半的赵普对北宋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贡献

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8 23:54:35

赵普(922-992),字则平,幽州蓟县(今北京)人。宋初著名政治家。北宋王朝功绩卓越的开国元勋。历太祖、太宗两朝,搏杀官场30余年,二次入相,被封为太师、魏国公。死后追封真定王,谥忠献。

赵普是“陈桥兵变”的主要策划者,其后,他为太祖赵匡胤确定了“先南后北”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又制订了一系列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律令。可以说,他是宋王朝的缔造者。赵普学识不高,自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然而他又心狠手辣,为相后期,为了打压异己,甚至不惜陷害秦王廷美。在史学界,他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显德六年(959)六月,周世宗去世,其子年仅7岁的宗训即位,是为恭帝。虽然有顾命大臣的辅佐,但主少君轻之势已成现实,这就给握有禁军大权的赵匡胤以很好的机会,他随之发动了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赵普直接参与、策划并指挥了陈桥兵变,有拥戴之功,自然也成为了开国元勋。然而,在论功行赏时,拥戴赵匡胤的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等都晋升了要职,赵普却仅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原因何在呢?

因为工于心计的赵匡胤不得不继续重用后周宰执范质、王溥以及魏仁甫为相,以维系旧官员之心,而不致削弱刚刚接管的国家机器。对于这一点,赵普也是有所认识的。因此,他一如既往地为新皇朝的稳固出力。不久,太祖平定了后周旧臣的叛乱。赵普因功晋升兵部侍郎、枢密副使。

紧接着,在赵普的谋划下,太祖赵匡胤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先后平定了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从而结束了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乾德二年(964)正月,赵普被拜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

为避免重蹈前王朝屡遭更替的覆辙,巩固中央集权,赵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用“杯酒释兵权”消除了功臣发生宫廷政变的危险,对那些封疆大吏则采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方针,将藩镇的政权、财权和兵权都收归了中央。经过一系列改制,有效地改变了前朝君弱臣强的内部机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加强。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