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月亮最圆吗?

文章主题:天文历法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6 23:03:38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我国北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之夜,当时任密州太守的苏东坡在城头超然台赏月后所做的一首咏月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后不久,便有人赞誉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按照历法,秋季包括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而八月的三十天又是十五居中,故八月十五称中秋节,古时也称“仲秋节”。从人的感官来说,最具秋天特色的是仲秋,初秋仍带着暑热之余气,深秋则要步入严冬季节,已带上近冬之寒气,唯有仲秋,处在夏季与冬季的正中,暑气已退,寒气未到,天高、气爽、云淡、风凉,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而对于农民来说,秋天更是收获的季节。古书上说的“八月其获”就是这个意思。

中秋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已流传有两千多年了,源于祭月。周秦时代,就有天子祭日、祭月的礼制。起初,祭月是在秋分的晚上进行,可秋分的晚上未必有明月.于是就改在离秋分最近的一个望日,也就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据《周礼》记载:“中春,昼击大鼓,吹幽雅,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可能当时还不兴赏月,到了后来,祭月引出了赏月的习俗,中秋成了佳节。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很注重赏月习俗。据说最热闹的是宋代的东京,每逢中秋都要扎彩绸,立牌楼,店家出售最好的美酒和时鲜水果。达官贵人在自家的楼台上饮酒赏月,老百姓则全家围坐在一起,边吃月饼,边赏月,其乐融融。中秋节吃月饼是取团圆之意,这一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在回顾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之后,让我们再回到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开篇上来:“明月几时有?”您也许毫不犹豫地回答自然是中秋之月。古人早就说过:“中秋之夕,月色倍明”,“一年明月今宵多”。但我们要告诉您,此话差矣。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在《灵宪》一书中就已科学地阐明了月亮的发光原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意思是说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是靠反射太阳光才亮的。太阳、月亮、地球的相对位置不同,人们所看到的月相也就不同,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为29 .530 6天,而在农历中采用大月30天,小月29夭加以协调。同时规定每月的初一必须在朔,也就是月球与太阳在地球的同一侧,它们的黄经差为0度的那一刻。从朔到望,也就是满月,平均需要14天18小时22分。由于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是个椭圆,当它离地球远时运行得慢,离地球近时运行得快,因此有时从朔到望正值月亮过远地点,运行的速度慢,时间大于朔望月的平均时间,或逢朔不是发生在初一的清晨,月圆就可能推迟到十六日甚至十七日,所以有时“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