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冠巾”有哪些讲究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2-08 12:06:45

“冠巾”是古代男子的头饰。有尊卑贵贱的严格区分。“冠”是贵族戴的礼帽,“巾”为庶人戴的头帕。刘熙在《释名•释首饰》中有:“士冠,庶人巾。”即庶人著巾(亦称帻),不能戴冠。

在西周时代,冠已成为贵族特有的标志,只要出现在公众场合,必要戴相应的冠,穿与冠相配的服装,“冠服”之称亦由此而来。

周代的冠主要有两种形式:冕和弁。冕是在特殊场合下(如祭祀、登基)戴的礼帽,其冠顶为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前后有垂旒,旒以玉珠穿成,垂旒的数目因等级不同有所差别。通常天子垂十二旒,诸侯以下各有差异,其中等级最低的仅垂二旒。这种冕式为历代王朝沿用,到魏晋之后,才成为帝王的专属。这在当时的诗文作品中都有反映。

冠巾

“弁”是贵族在一般性的正式场合下戴的冠,又分爵弁和皮弁。爵弁与冕类似,但没有垂旒。皮弁以白鹿皮制成,样式和后世的瓜皮帽类似。

相对于“冠”的华丽、考究,庶人戴的巾帻一般是黑色或青色的,因颜色暗淡,庶民又有“黔首”、“苍头”之称。庶人不能戴冠,但巾帻又未必是庶人的专利。由于巾帻有压发定冠的作用,所以汉代的王公贵族也开始用巾帻,不过是以之为内衬,外面再加冠。

三国以后,巾帻流行开来,浪漫的文人喜欢以戴巾帻彰显洒脱的气质,连将相大臣也多有佩戴,当然其质料要高级得多。如周瑜的“纶巾”就是以青丝带做成。诸葛亮也喜欢戴纶巾,“诸葛巾”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到了宋代,巾帻更加精致,以覆漆(或用漆纱)来固定形状,形制类似帽子,为着休闲服的官员佩戴。明朝朱元璋时,乌纱帽成为文武官员的常服,穿戴等级更加严格,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有详细的规定。

到了满人入主中原,因剃发垂辫的习俗,帝王与品官的冠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在民间则相对稳定,如“瓜皮帽”的流行,从明至清,一直经久不衰。一顶冠也好,一方巾也罢,其发展与变迁蕴含的是时代的与时俱进,更记录着一代代王朝的荣辱兴衰。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