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中兴是哪一朝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1-01 20:40:36

唐宪宗李纯在位时,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使藩镇势力暂时有所削弱,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

自从李纯上台以来,刘辟、李镝、田季安、卢从史、吴元济,都仗着手里有军队,地方有险要,根基很牢,但最终均被李纯击败,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元和中兴

817年,吴元济败死,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恐惧,初欲献地归顺朝廷,并以长子入侍为质。李纯很高兴,派员前往安抚将士。可是,李师道“妻管严”,老婆不肯让儿子做人质,反而劝说:“李家世代拥有这片土地,怎能轻易献出去?大不了官军来讨,败了再献也不迟!”李师道也觉得有理,要杀李公度解气,被劝阻,还是将他囚了。这时,朝廷使者追来,李师道道歉:

“父子情深,将士也有压力,所以迟迟没送。过一段时间,保证送去!”使者回京,汇报说:“李师道反复无常,恐怕得用兵。”再等一段时间,李师道仍然没动静。另一位幕僚贾直言抬着棺材进谏,还画了一张李师道与妻子儿女被囚的画进献,李师道不仅不听,反而将他也囚了。然后,上表说军中将士不让交送人质与割让土地。李纯大怒,发兵讨伐。

与此同时,韩愈献计:“吴元济就擒后,王承宗吓破了胆。如果让我带着丞相的令去劝说,不用出兵就可以让他归顺!”果然,王承宗正处在恐惧当中,一听使者忠告,随即上表交送人质,进献德州和棣州。李纯很高兴,立即下诏恢复他的官职爵位。

官军逼近郓州,首战告捷,送40名俘虏进京。李纯只想诛李师道一人,不杀战俘,想回家的还发给盘缠。消息传开,李师道的将士接二连三归附。李师道的部将刘悟为人宽厚,人称“刘父”。有人挑拨说:“刘悟喜欢收买人心,现在率一万大军守阳谷(今属山东),恐怕另有企图。”李师道听信,派人带着他的手令到谷阳要求刘悟的副手杀他。这副手与刘悟关系好,将手令交给他。刘悟对诸将叹道:

“我与诸位不顾死活抵抗官军,没半点负李师道,他现在却要杀我,诸位也难免。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忠于天子,求个平安!”于是,他们连夜杀回郓城,一举将李师道父子斩了。

安史之乱后60年来,藩镶跋扈,河南、河北30多州自行任命官吏,也不向朝廷交纳贡赋,至此全部恢复,中央权威重树。加之这些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斗米仅二钱,周边相对来说也比较平静,被誉为“元和中兴”。当时大儒李翱赞美李纯:“自古中兴之主无人及之。”宰相裴让将李纯这十几年勤政、智谋编写成文,趁着一次宴会高兴时进献,请求宫中盖印后交给史官。李纯却不同意:“你这么做,好像是朕要求你写的,不妥啊!”看来,李纯还挺谦逊!

《剑桥中国隋唐史》评论:在评价他(指李纯)的成就时,我们应以他前面的几个皇帝作为考虑的出发点,而不应以完全重新集权化这一不切实际的标准来衡量。根据这一尺度,宪宗出色地达到了他的目的,而且突出地表现为王朝后半期唯一的有成就的皇帝。

这话最后一句也许值得商榷,但“应以他前面的几个皇帝作为考虑的出发点”这句非常在理。我想这不仅适用于李纯,对于所有中兴之主,都不可不用这一尺度来衡量。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