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谥法简介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23 19:45:12

谥号,指的是古代的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

谥法是给予谥号的标准。谥号是固定的、被赋予特定涵义的一些字,用来评判死者的美德、恶德等。这些用来谥号的字,大致可以分为褒善、贬恶、同情三类。

中国古代谥法

甲、褒善谥号

古代褒善谥号,大概有文、武、昭、元、平、桓、康、景惠、宣、成、明、献、穆,凡十四类。虽然古代帝王的褒善谥号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但还是能反映出古代帝王政迹的某些实际情况的。如谥号“文”,有经天纬地的意思,西周奠基者周文王,就是谥“文”。

乙、贬恶谥号

古代贬恶的谥号,大致有灵、厉、炀、幽四种。谥号“灵”,是乱而不损的意思,东周天子周灵王泄心就是谥灵”;谥号“厉”,是杀戮无辜的意思西周天子周厉王胡就是谥“厉”;谥号“炀”,是好内远礼的意思,隋炀帝杨就是谥“炀”;谥号“幽”,是壅遏不通的意思,西周天子姬官涅就是谥“幽”。

丙、同情谥号

古代表示同情的谥号有哀、愍、怀、殇、悼等。谥号哀”,是恭仁短折的意思,东周天子周哀王去疾就是谥“哀”;谥号“愍”,是在国遭忧的意思,春秋鲁国国君鲁愍公启就是谥“愍”;谥号“怀”,是慈仁短折的意思,战国时楚国国君楚怀王芈槐就是谥“怀”;谥号“殇”,是未家短折的意思,东汉和帝少子刘隆就是谥“殇”;谥号“悼”,是恐惧从处的意思,战国时楚国国君楚悼王熊疑就是谥“悼”。

先秦时期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但也有用两三个字的。例如:周文王郑庄公齐景公周贞定王周威烈王周慎靓王赵武灵王秦惠文王秦昭襄王贞惠文子睿圣武公汉代以后,谥号则大多用两个字的,例如:汉孝文帝文终侯(萧何)宣成侯(霍光)昭明太子(萧统)武穆王(岳飞)关于谥号的起源,有人认为起自周文王之后,有人认为起自周孝王之后。而在周孝王之前,自文王至懿王的王号都是自称的。

谥法刚产生时,赐谥权完全掌握在周王朝手里,天子有谥,诸侯并不全都赐谥。春秋以后,周室衰微,谥法的垄断也被破坏。诸侯死,世子赴告于天子,天子遺大夫“会其葬而谥之”。

(见汉班固《白虎通•溢》后因周王室更弱,诸侯的谥号多由其子弟大臣议定,卿大夫因有禄位,故死后有谥以彰有德别尊卑。

到了秦代,嬴政想让皇位二世三世乃至千世万世地传下去,于是废除谥法自称始皇帝。到了汉代才又恢复益法。

自汉到晋,谥法规定逐渐严密。南北朝时,随着各民族政权的建立也给谥法增添了新的内容以至到唐末,谥法发展到鼎盛的阶段。

元代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没落阶段,谧谥法也走上穷途末路。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作为封建上层建筑的谥法也随之废止。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