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龙门石窟与中国人宗教化的理想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9 19:58:15

龙门石窟是河南这块地盘上佛教事业兴旺发达的见证之物和象征之物。

从北魏景明元年一直到北宋初年的五百年时间里,人们耗尽心力在伊水两岸的石壁上开凿.了难以计数的佛教石窟及浮雕。这些场面隆重华丽、构图周密严谨、刻工精致凝练的大大小小石窟像马蜂窝一样密布在一公里多的山壁上。其中保存至今的窟龛有2100多个,佛塔40余座,碑刻题记3600多块,造像10万余尊。著名的窟龛有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潜溪寺、万佛洞、看经寺、奉先寺等等。

龙门石窟

仅北魏开始开凿的宾阳三大洞,用时24年,费工82万人次,才将中洞完成,另外的南北两洞直到唐朝初年才全部竣工。整个龙门石窟的规模之大由此可以想象。

龙门佛雕大都是褒衣博带的“秀骨清像”,有面相清秀、颈项修长、体态瘦削、风度清逸的造型特点。富丽宏大纷繁精细的浮雕画面富于变化,装饰图案由各种尖拱、楣拱,屋檐拱、璎珞、帷幕、流苏、云纹、卷草纹、几何纹、莲花纹,宝相纹、华绳纹等组成。在这法相庄严千姿百态的佛国里,充斥着轻柔飘逸的飞天,娴雅美丽的供养天人,端庄忠厚的胁侍菩萨,纯真无邪的化生童子,骠悍勇猛的力士金刚,婀娜轻盈的伎乐天,能言善辩的维摩居士,以及多姿多采的祥云琼花,瑞鸟吉兽……无不栩栩如生神秘奠测。

龙门石窟的代表用是奉先寺高17.4米的卢舍那大佛,这尊大佛体态丰匀传神,线条精妙,袈裟层层的皱褶富厚重的质感,整个造型被宁静而慈祥的情感所包围,通体散发着静穆的伟大气息,被称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据说为了塑造这尊大佛,武则天专门掏了自己的三万贯脂粉钱。

龙门石窟的佛雕艺术上承雕饰奇伟雄健朴实的云冈石窟,下启唐代丰腴圆润的写实手法。人们花如此大的心血来制作这些佛雕,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也许他们觉得在人间活得太苦了,他们心头激荡着一种宗教化的理想,他们试图把这种理想描绘出来。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