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及其政治状况(2)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1-01 22:04:08

历史上所谓的“举贤不出世家”’,“向门华阁,有世及之荣”等等,就是专门指这批人高居于社会的上层。他们不仅享有并且世袭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封建制的例外法权,又能够使其势力逐渐地恶性膨胀,一直到垄断一切权力,实行特权统治。

到东汉末期,已经达到凡是地主阶级出身的人,只要经过“察举“与“征辟”,就可以直接在中央或者地方担任官吏的程度。反过来,他们又能够利用手中的权力保举自己的亲友、门生、故吏加官晋爵,并且还以此垄断整个所谓的“官场”及其仕途,进而操纵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大权,使整个国家政权,乃至全部官宦领域都污秽不堪,整个社会也随之混乱不已。

至于广大民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除了要直接受到地主阶级残酷的地租和无偿劳投的剥削以外,还要向地主阶级的国家政权缴纳沉重的苛捐杂税,以养活统治、压迫和镇压自己反抗的官僚机构及其大批的封建政客,以及维护封建专制的庞大的国家军队和各级各类武装力量,甚至还要为封建专制国家的各级各类大型的基础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和封建团体服大量的无偿劳役。因而不仅使绝大多数农民的生产和生存条件都十分艰难,而且连最基本的人格与尊严也得不到保障,迫使他们不得不格竿而起进行反抗。

先秦大思想家荀子曾经告诫统治者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由于秦王朝统治者只看到压迫人民所得到的好处这一方面,全然不顾广大劳苦大众的感受与死活,最终还是触怒了广大的劳苦大众,爆发了以陈胜和吴广为首的农民大起义。

在短短的几年内,强大的秦帝国在转瞬之间就被劳苦大众革命的武装力量打得韵碎。同样地,西汉末年,由于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日益艰难与贫困,已经陷入水探火热之中,再加上“王莽篡汉”的时候为了缓和社会危机而进行的一系列所谓“改制”,非但没有减轻民众的任何负担,反倒是在人民头上又原加了无穷无尽的新灾难。于是,酝酿已久的农民起义的激情终于被释放了出来。

一直到东汉末年,各族民众的反抗斗争和武装起义已经此起被伏,当时流行的歌谣就这样唱道:“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毫无疑问,这首歌谣不仅反映了当时农民坚决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斗志及其心态,它还表明了大大小小的反抗激流正在汇合着,东汉统治者的统治堤坝也在溃烂着,预示着摧毁东汉王朝的巨大风暴将很快来临。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