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虎符和关于它的故事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0-08 22:31:19

俗话说“军令如山”,军令涉及到军队的调动和战略部署,是古代战场上、战争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国古代军令的具体表现就是虎符。现在看到的虎符大都是用青铜铸成的一只老虎,或者是俯卧形,或者是奔跑形。之所以铸成虎形,是用老虎来象征军队的威猛、雄壮。虎符的背上有错金文字,就是发自国君的“军令”。

最为独特的地方是虎符能沿虎背中线左右一分为二。当年的国君将左半边虎符交给带兵的统帅,右一半留给自己保存,需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半边虎符交给差遣督导的将领拿去和带兵的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拼合。相互契合完整了,即表示命令得到验证,可以派出军队。到目前为止,博物馆里收藏的虎符和考古学家新发现的早期虎符都是战国晚期秦国的器物。虎符制作工艺精湛,上面的文字精美,堪称国宝级的文物。

传世的虎符背上有40个错金篆字:

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在)新鄣。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毋会符,行殴。

虎符上的铭文反映了战国时代的军队制度。当年的国君对军队的控制是十分严格的,调动军队超过50人,就必须见到虎符。但是,军队控制得严也有弊病:一旦发生紧急军情,等待虎符调动会误了国家大事。因此,虎符上的军令又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将帅可以权益处置。“新郭”是个地名,其地在现在的安徽省太和县以北。新郭虎符是专为调动驻扎在新郭的军队使用的。古代的虎符都是专用的,所谓一地一符,不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不同地区的军队。虎符的铭文说“右在王”,说明这个虎符是战国末年秦国国君称王以后,秦统一中国以前使用的器物。

1973年冬天,在山西省西安市郊区出土的另一枚虎符上的铭文与新郭虎符大体相同,只是“右在王,左在新郭”几个字在新发现的虎符上作“右在君,左在杜”。“左在杜”说明它是调动驻扎在“杜”(现在西安东南地区)的军队的虎符,因此被称为“杜虎符”。“右在君”说明它是秦国国君称王之前使用的器物。学者们研究,这个虎符就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秦惠文君称王之前使用的东西,是目前所见的时代最早的一枚虎符。

此外,传世器物中还有一枚阳陵虎符,上面的铭文如下:

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

“右在皇帝”说明它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称帝以后的器物。当时军队制度已经规范化,因此铭文也高度简化了。

汉代以后仍然沿袭了这种虎符调军的制度。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一枚“西汉堂阳侯错银虎符”,又称“汉错银铜虎符”。其符每一侧都有一行相同的错银篆书文字:“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1989年在山西成阳秦都区沣西乡李家村出土了另一枚汉代铜虎符,虎符长5.8厘米,虎背正中有错银篆书八字:“与齐郡太守为虎符”。与以前虎符不同的是,这行文字正处于两半虎符的中缝上,分开以后,文字是不完整的,只有契合以后才能看清完整的文字。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