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商隐是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8 16:16:57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了唐朝,消泯于清末。而唐朝可以说是科举制度真正发展起来的时期,它对汉代到魏晋南北朝的选士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汲取,详明严密地开创了考试取士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也就是选贤任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般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就有了打破旧的严格的封建等级界线,进入仕途的机会。

然而,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庶族们的平步青云让养尊处优的土族们感到强烈的心理失衡。于是,正当文人才子们寒窗苦读,为挤过这道狭窄的入仕门槛而争得你死我活、头破血流的时候,一场政治斗争在文人间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这就是“牛李党争”的时代背景。在当时,有两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牛僧孺、李宗闵对此毫不知情,一门心思想着如何中举,却在不知不觉中踏入党争的泥淖。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长安制科考试,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策论中批评时政,得到考官的赏识,但因为二人的考卷中抨击宰相李吉甫,于是李吉甫从中作梗,对二人久不续用。谁知,此事却引致朝野哗然,他们争相为牛僧孺等人鸣冤叫屈,谴责李吉甫嫉贤妒能。唐宪宗迫于压力,只得将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另任命宰相。至此,朝臣分成两派,互相对立。但真正的“牛李党争”,是在牛僧孺和李吉甫之子李德裕上台之后开始的。

唐穆宗在位期间,牛僧孺曾一度为相,一次科举考试由牛党人物钱徽主持,其中牵涉李宗闵等人。时任翰林学七的李德裕指斥李宗闵等人主持科考舞弊。结果,李宗闵等人被贬官,斗争逐渐趋于复杂化。朝廷中形成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党相互倾轧四十余年。牛李两党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主要表现在:李党力主摧抑藩镇割据势力,恢复中央集权;牛党反对对藩镇用兵,主张姑息妥协。

其实,这样的争论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可是,自长庆以后,党争的内容已经丝毫看不到有意义的内容,而完全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唐代党争已经完全演变成一场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这正是唐代党争的实质所在。官僚之间的斗争不断升级、扩大。

那么,牛李党争之事与晚庸著名才子李商隐又有何干系呢?为什么说李商隐是牛李党争的牺牲品呢?原来,这一切都与牛党的令狐楚有关。据《旧唐书-李商隐传》的记载,李商隐少有文采,儒雅风流,深受当时镇守河阳的令狐楚的赏识。如能得到令狐楚的引荐,李商隐的仕途必将一片辉煌。可不巧的是,河阳侍御史王茂元也对李商隐青睐有加,并将女儿嫁给了李商隐。王茂元是李党领袖李德裕的亲信,一李商隐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无形中就是靠拢了李党。令狐楚知道此事后,大骂李商隐背信弃义。李商隐多次解释,仍得不到令狐楚的原谅。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