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古稀之年中第的刘仙掌-刘象

文章主题:历史人物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7 19:20:29

唐代进士试中第的艰难和巨大的荣誉,五代时南昌人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土》中有一段概括性的介绍,文曰: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负倜傥之才,变通之术,苏(秦)、张(仪)之辩说,荆(轲)、聂(政)之胆气,仲由(孔子学生,字子路)之武勇,子房(张良)之筹画,(桑)弘羊之书记,(东)方朔之诙谐,成以是而晦(暗淡无光)之。

这段话以对比的手法说出了进士中第的艰难。有唐三百年,每年经过县府的选拔考试,送到京城省试的考生有近千人,而平均中第人数不过二十三四人,所以会有三十岁考上明经科,年岁太老了,而五十岁考中进士,还是年轻的进士的说法。这种年老的“少进士”,在晚唐的诗人中尤其多,如徐夤,“丹桂攀来十七春,如今始见茜袍新”(《赠垂光同年》),考了十七年。黄滔,“业诗攻赋荐乡书,二纪如鸿历九衢”(《成名后呈同年》),二纪,二十四年。而孟綮(《本事诗》一书的作者),竟“出入场籍三十余年”(《唐摭言》卷四)。顾况(传说赞赏白居易《古原草》的大诗人)之子顾熊非也是“在举场三十年,屈声聒人耳”(同上卷八)。最令人同情的,是身为“贵主之子”的刘德仁,“出入场屋三十年,卒无所成而逝”(宋•蔡居厚《诗史》)。

在这充满士人辛酸的一幕幕的悲剧中,偶尔也会出现一幕带泪的喜剧,如昭宗天复元年(901年),礼部侍郎杜德祥(杜牧之子)知贡举,放进士二十六人,其中就有五六个年过五十者:陈光问年六十九,曹松年五十四,王希羽年七十三、柯崇年六十四、刘象年七十,时谓“五老榜”(《唐摭言》卷八、《容斋随笔三笔》卷七)。这种录取,主考官大概是出于恻隐之心,如刘象,出身孤寒,“三十举无成”。他有个朋友叫沈彬,高安人,此人“天才狂逸,好神仙之事”。沈彬第三次由洪州(南昌)解至长安应举,在上交给主考机关礼部的纳卷(考生平时的习作)中,第一首诗是《赠刘象》,诗曰:曾应大中天子举,四朝风月鬓萧疏。不随世祖重携剑,却为文皇再读书。十载战尘销旧业,满城风雨坏贫居。一枝何事于君惜,仙桂年年幸有余。

诗中的大中,是唐宣宗年号。四朝,指宣、懿、僖、昭四帝。世祖、文皇皆指唐太宗。唐太宗极重进士试,《唐摭言》卷一说他“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十载战尘,指唐末黄巢等农民起义战事。全诗大意是:您(刘象)曾经响应宣宗皇帝的诏令,从大中年间起就开始参加进士考试,经历了四朝的风霜月露,已是两鬓斑白,头发稀疏。您没有机缘携带宝剑去追随太宗皇帝建功立业,却因为他对进士的看重而去苦读诗书。十年的战乱烟尘摧毁了旧的家业,满城的凄风苦雨又毁坏了一贫如洗的住房。蟾官月桂年年有幸开放,为什么对您就特别吝啬,折取不到一枝?这首诗,对刘象三十年苦苦煎熬未能一第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本是朋友间的惺惺相惜,没想到主司读到后顿生怜悯之情,“其年特放(刘)象及第”(《唐诗纪事》卷七十一沈彬条)。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