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流勇退的小翰林--贯云石(2)

文章主题:历史人物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5-23 18:46:22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入,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其一)

竞功名有如车下坡,惊险谁参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其二)

避风波走入安乐窝,就里乾坤大。醒了醉还醒,卧了重还卧。似这般得清闲的谁似我?(其三)

贯云石出生的那一年(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他祖父阿里海涯与权臣桑哥的亲戚打官司,被桑哥迫害,病中忧愤自杀,死后还被元世祖忽必烈抄家,后来虽然追赠官爵,已经于事无补了。家庭中这惨痛的一幕的教训,以及汉文化中隐逸思想的浸润,大概是促成他远离官场的原因吧。

贯云石回到大都,成了廉园的中心人物。在这里,他结识了程文海、袁桷、姚燧等文坛前辈。得到他们的赏识,也认真地向他们学习。文坛泰斗姚燧“于当世文章士少许可”,却连连称赞贯云石“古文峭厉有法”、“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才气英迈,宜居代言之选”(邓文原《贯公文集序》),并多次在东宫太子受育黎拔力八达(即元仁宗)面前荐举贯云石,使他“选为英宗潜邸说书秀才(教太子读书)”。从此,他由军人变成文人,武官变为文官。公元1333年2月,仁宗即位不久,二十七岁的贯云石就被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这是一个能直接向皇帝提供政治见解、参与制定国家政令的要职。仁宗说:“翰林集贤儒臣,朕自选用,汝等毋辄拟进。人言御史台任重,朕谓国史院尤重;御史台是一时之公论,国史院实万世之公论也”(《续资治通鉴》卷一九八)。贯云石成了赤县神州第一个维吾尔族的翰林学士,感慨万分:“迩来自愧头尤黑,赢得人呼‘小翰林”’(《神州寄友》)。能成为翰林,已属不易;而二十七岁就荣任此职,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了。

小翰林走马上任,积极参政,直言敢陈。他与翰林承旨程文海一起制订恢复科举的条令,“多所建明”。长时期地停止科举考试,使广大汉族知识分子处于一种绝望的状态,贯云石的建议,有助于国家统治的稳定,然而,科举制度却迟迟不能恢复。他向朝廷递交了万言书,条陈释边戍,教太子,立谏官等事,被仁宗空许为“往往切中时弊”,却不予采纳,反而触犯了一班反对改革的权贵。贯云石深感自危,也清醒了许多。这位任职刚一年的“小翰林”,毅然称疾辞归江南,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从此,他由军官,翰林学士,积极人世的政治家,最终变成了足迹遍于大江南北的江湖隐士。他游历过的地方有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市,留下了一些轶事,令人想像其为人的风趣。比如他过梁山泊时,看见渔翁用芦花做被,想买,对方不肯,结果以写一首《芦花被》诗相交换,就像当年的王羲之,写《黄庭经》换山阴道士的大白鹅。他在杭州,“卖药于钱塘市,变姓名,人无识者”(《元史》),这又像埋名隐姓在长安市上卖药的东汉高士韩康。公元1324年,年仅39岁的贯云石病逝于杭州。二百年后,明代前七子的王世贞在《曲藻》中将贯云石列为“擅一代之长”的元曲代表作家之首,他的作品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